原文链接:https://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2412/05/c142052.html
原文如下:
天府文化在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中创新创造
在人类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建构、发展、交流互鉴的历史上,成都是一座写满拼搏奋进、改革创新故事的城市,为人类、为中国,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奉献了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从黄钟大吕到鲜衣美食,涵盖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成都富足、文明,始终维持了人民生活很高的幸福指数。其中,植根于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气度的拼搏奋进、改革创新精神,弥足珍贵,值得总结和传承。
创新性治水和兴学
远古成都,最早是海洋,后来是洪水经常泛滥的沼泽地,并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成都地区最早的居民来自岷山河谷的蜀山氏。经过大禹、鳖灵、李冰这三位以天下苍生为己念,以实现故土和家国永续发展为志向的伟大先贤,带领众多先民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奋斗,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下的顺从水性,加以疏导,实现防洪、灌溉、航运功能集成为灵魂的创新性治水,大获成功,不仅强劲助力了大禹平治天下洪水,禹的儿子启主要依靠父亲的崇高威望君临天下,建立夏朝,中华民族从此跨入文明的门槛,而且缔造了2000多年绵延不绝造福子孙的人类古代史上的水利奇观都江堰。由此形成和平年代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有了永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今日四川盆地内外遗存的座座禹王宫、川主庙、二王庙,无声地诉说着后世对他们的敬仰和追随。
汉代初期的成都和蜀地,文化尚未纳入华夏一统,汉景帝派来了蜀郡太守文翁,这位抱负非凡,精通《春秋》,爱民如子,《汉书》“循吏列传”名列第一的伟大先贤,以其对于蜀地人民要过上物质、精神双富足的文明生活的强烈责任担当意识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深谋远虑,以自己带头的节衣缩食和不辞辛劳,选拔俊秀,使其在首都太学沐浴最高学术,回成都任教学宫,栽培平民子弟,开创了誉满千秋泽及华夏的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学,并与董仲舒的著书立说和献策国家一起,实现了大一统中国必须的思想文化大转换,为2000多年的中国,因为拥有其他文明古国无可比拟的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凝聚力,始终是世界舞台举足轻重的力量,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留下了深仁厚泽。文翁还专门治理湔江,对成都的水利事业,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汉的成都,也因此成为文化比肩齐鲁,诞生了扬雄、司马相如这样的学术和汉赋最高代言人、把西南夷纳入大汉的开拓者,王褒《僮约》证明这里诞生了世界最早的茶叶市场,仅次于首都长安的顶级大都市。
家国情怀绵延2000多年
唐宋时期的成都,继续位列盛世中国一流都市的前沿,国家对这座城市因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所需要的安宁、富足、文明的高度重视,派来的主要官员多数都具有优良的素养和才干,所谓大唐宰相回旋地、两宋名臣汇集处、天下诗人例到蜀。他们的担当和作为,始终得到了成都人民的衷心拥戴和积极响应。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极其旺盛,多有兴作,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跌宕起伏很大,成都官民以强烈的国家与地方主人翁的担当意识,拼搏奋进、创新创造,在和平年代,他们贡献了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璀璨的唐诗和最早的词、裂金穿石响遏行云的瑶琴极品“雷琴”、雅俗共赏共用的出自节度使崔宁女儿之手的经典茶具(盖碗茶);占地千亩、殿堂璀璨、壁画辉煌壮丽,培养出伟大高僧玄奘的佛学修养、号称“震旦第一丛林”的皇家寺院大慈寺;国家超级工程《开宝藏》的13万块雕版;享誉华夏,主要以四川商品为交换物,以成都为集散中心,在经济、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上具有战略意义,强力连接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茶马古道;人类金融史上的里程碑、最早的纸币交子;中国流行、使用时间最长的药典,明代《本草纲目》主要源流的《证类本草》;中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培养进士如过江之鲫的天下第一地方学府——成都府学;世界上第一座以海洋般的芙蓉、海棠、梅花、荷花、牡丹和茂林修竹装扮,四季都有流光溢彩、曼妙花香、丝竹管弦萦绕,亲情、爱情、友情和羁旅行客游子乡愁贯穿的楼阁亭台、花木竹林装扮的园林使人赏心悦目,绵延至少500年的锦绣都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商品博览、交易等于一体,每月皆有,富集物质创新、精神建构、艺术渲染载体(灯、花、蚕、锦、扇、香、宝、桂、药、酒、梅、桃符)的十二月市;以八达晕、灯笼锦、盘球、葵花、云雁、双云窠雁纹样为代表的蜀锦,标志着当时人类锦的生产、制作的最高水准,在世界贸易、丝绸之路上续写着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的辉煌和传奇。
国家战乱年代,以成都作为中心的蜀地,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同胞所需,其拼搏奋进,创新发展,突出体现在努力承担各种责任、义务甚至苦难,成为避难、回旋人群的可靠接纳地,国家财政、兵员的支撑性力量,平叛御侮所需的战略、军需物资的生产、制作基地,文化重新集结、熔铸、锻造的大本营。这一优良的城市传统和地域光荣使命,一直延续、传承、弘扬到19-21世纪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进程中。这是成都这座城市最宝贵的文化基因,是它的人民文化自信可以讲述的“中国故事”,是怀揣世界文化名城愿景、重新恢复成为盛世中国被举世仰望城市的当然理由。当今四川,再次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正是对以成都为中心的天府之国基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条件,尤其是基于这里绵延2000多年的最浓烈的家国情怀的肯定。
拥有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追求
成都素以开放包容著称,这种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追求,诞生在四周被险峻高山环绕、水路行走风险莫测的四川盆地的古代、近代,以成都为核心引擎,极其难能可贵。
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在它对于中华民族以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精神家园建构的不可取代的贡献上,比如,儒家的重要源头如五行观念出自大禹,道教诞生于大邑鹤鸣山,中国佛学佛教,也从来视成都为一流重镇。研究发现,成都是中国所有大都市中,儒、释、道在历史上发展并行不悖、知行相互交融、正能量相得益彰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有力支撑了其以注重平衡、协调、兼顾、统筹为内核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关系,以及重视各个群体利益最大公约数的高度平民化的城市性格和治理理念。
另一方面,体现在近代以来以民族英雄尹昌衡将军为代表的倡导“五教归一”,中华文化必将复兴并大放光彩的生动论述中,突出体现在成都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创之功,北方和海上、草原丝绸之路的不可或缺的参与之功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市场上,看到的从身毒(古印度)转卖过去的蜀布、邛杖,是中国商品首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三星堆、金沙出土的来自南亚、印度洋的贝币(今四川博物院也有收藏),是蜀地最早接纳南亚文明的有力证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考古发掘,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震撼与惊喜——气势磅礴的三星堆纵目人青铜面具,奇妙恢宏、激情浪漫的青铜神树,美轮美奂的金沙太阳神鸟金箔,代表古蜀先民要听得更多、看得更远、飞得更高的理想与愿景。而作为古蜀道最艰难部分的嘉陵江、岷江悬崖绝壁上的条条栈道,无不见证着不管交通多么艰难,付出多少代价,也要努力和外部世界发生关联,在积极接纳外部优秀人才、资源的同时,自信豪迈地展示自身物质、精神、艺术创造,从而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甚至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天府文化的精气神。
传承弘扬浓烈的家国情怀与突出的开放包容气质,是成都纵深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成都保持创造和奋进活力、延续独具魅力的生活美学和“万千气象”的历史使命,是成都和四川传承西南文化中心地位的基础工程。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