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四川观察】当AI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如何想象动画?

文:赵晴 熊刚 来源:影视与动画学院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
赵晴 熊刚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原文链接:

https://kscgc.scgchc.com/sctv/h5/v7/newsShare.html?id=1850769768119644161&appUserId=507891


原文如下:

如今,“5分钟生成AI动画电影”“AI制作动画一学就会”等教程在网上随处可见。当AI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如何想象动画?从业者又能做些什么?10月27日,第九届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大学举行,孙立军、黄心渊、彭吉象、李剑平等动画学者、专家齐聚一堂,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动画艺术的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主题展开讨论,为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动画创新发展贡献智慧。



曾多次担任国内外电影节评委,执导过《小兵张嘎》等多部动画电影的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孙立军分享了他对AI时代动画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认为,AI的崛起为动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知识体系,抓住AI带来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成都作为西部的领头羊,有着人才优势和市场未来的优势。同时,成都也是一个休闲的城市,我非常喜欢这里。我相信,随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成都的动画产业也会越来越好。”孙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他也提出,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面临着几个可能的挑战。“AI的到来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虽然东方审美并不新鲜,但真正将其落实到课堂和作品上,目前仍是个难题。另外,目前中国动画的产业模式有待改善,原创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有待进一步提升。”



谈到AI技术带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影响时,孙立军表示,AI技术对中国高校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期”,“我们可以用AI技术来讲述中国故事,用AI的创作观念来实现弯道超车。”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特聘学术院长、教授、博导彭吉象则提到,动画产业受AIGC影响显著,未来电影制作可能更依赖后期制作而非前期拍摄,特别是动画领域。“如《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其制作手法融合了影视与动画,展现了数字技术、AI对艺术界的深远影响。对艺术教育而言,AI已开始应用于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价,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彭吉象说。


当天,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心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等活跃在教学和科研创作一线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也从动画教学模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作品创作、技术赋能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此外,本届年会还举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艺术学重大项目研讨会”“国家级动画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青年学者论坛”等。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