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四川日报】走近全国首个大学生“非遗”社团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0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4月24日,我们非遗保护社团将在锦里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活动。”4月6日,成都大学非遗保护志愿者社团负责人杨阳透露,社团自2009年11月成立以来,开展了多姿多彩的 “走进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精神”活动。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团。

首批志愿者120名为“非遗”汇聚人才

2009年11月10日,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大学主办,成都市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走近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精髓”——2009“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在成都大学启动。主题活动中,“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知识图片巡展、“非遗”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吸引着大学学子关注“非遗”。这次主题活动还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传播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一个大学生“非遗”保护社团。

“社团成立之初,吸引了首批志愿者120名参加。大家把非遗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研究。”杨阳说,在节庆期间,非遗保护社团的学子们走上街头,用文字,图片,传单,并加上讲解,向市民普及非遗知识。

“大学生非遗保护志愿者社团,主要是开展各项非遗专题活动,内容包括相关专业学术交流、非遗社会实践、非遗主题讲座论坛、非遗知识展览、非遗节志愿者工作等系列活动,鼓励大学生亲身参与学习、体验并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分团委书记涂静表示,成都大学学子的“非遗”情结很重,很多同学都是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志愿者。

请进来走出去让“非遗”薪火相传

成都街头的 “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关民俗节庆”讲解;在成都大学组建了非遗学术研究团队;洛带古镇的“湖广会馆”摆设现场咨询台,用普通话和客家话向游客讲解洛带客家居民的历史,现状,客家的习俗,礼仪;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相关专家到学校表演、开展讲座……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社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动态地让“非遗”走进大学生生活。一方面,将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请到学校演绎独门绝活,为大学生们现场讲解民间技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民间、工厂,了解“非遗”现状。用自己所学知识,开创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思路,用专业知识与“非遗”多方面融合。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传播教育基地”还将相继在成都各大高校挂牌。届时,基地将根据大学的自身特点和学术研究课题,进行艺术、市场等学术研究领域的延伸,为“非遗”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记者手记]:

全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传播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一个大学生“非遗”保护社团落户成都,引来全国关注。我们从这些充满阳光的大学生身上看到了“非遗”的薪火相传。“非遗”传承不是某项技艺的传承,而是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的传承。如果民俗文化的土壤消失了,技艺的传承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