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空间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赵佳
责编

原文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4/24/content_638341.htm?div=-1


原文如下: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学校阅读空间打造


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兴趣、增长智慧、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阅读空间是深化阅读功能、具化育人内涵的重要平台。大力推进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既是响应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优化师生知识结构、构建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路径。中小学阅读空间包括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文化空间。打造物理空间有助于促进阅读要素可视化,用好信息空间有助于推动阅读行为泛在化,培育文化空间有助于实现阅读影响连续化,而要素可视化、行为泛在化、影响连续化,是促进青少年学生阅读生根的关键。


打造物理空间,促进阅读要素可视化。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从物理空间角度对学校阅读环境建构提出要求,强调“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园等空间,设置读书角、放置图书架、开设书报亭,方便学生即时阅读、处处可读”。打造阅读的物理空间,既旨在将书籍作为关键要素融入学生生活场域,让书籍走向学生,也旨在借助读书角等显性空间,吸引学生走近书籍,实现书籍与学生的“双向奔赴”。首先,教室是建构物理空间的关键阵地。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时间最长的物理空间。当前,中小学校比较常规的做法是鼓励开辟班级读书角,这是打造班级物理空间、促进阅读要素可视化的有效做法。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师生荐书的形式设置年级阅读箱,让受欢迎的好书在各年级各班级间流转,打通班级、教室的壁垒,密切书籍与教室的物理联系,为培育阅读文化空间作铺垫。其次,图书馆、阅览室是建构物理空间的焦点。图书馆、阅览室是学校书籍最集中的空间,其温度适宜性、光线柔和度、座椅舒适感、管理人性化等,都关系到学生阅读体验。学校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建构沉浸式阅读的物理空间。最后,公共空间是建构物理空间的补充。学生课间、课后集聚密度大、频率高的空间,比如走廊、转角、过道等,也是建构物理空间的重要方向。学校可将书籍、报刊、绘本等以主题单元形式投放到这些空间,促进物理空间从教室、图书馆延伸到更广泛的空间。


用好网络空间,推动阅读行为泛在化。阅读行为泛在化意味着,阅读行为突破校内物理空间,深入到学生的校外生活场域,对学生知情意行产生连续影响。在信息时代,学校可借助网络空间达成阅读行为泛在化的目标。首先,通过网络空间定期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比如可与出版社、作家协会等机构合作,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开设阅读专栏,一方面为学生推送丰富的阅读资源,支持学生续读在校阅读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读经典、读整本书的深度阅读习惯,摒除碎片化、浅表化阅读带来的影响。其次,通过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的书籍鉴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发展,学生在阅读内容选择上将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自主意识,学校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好书漂流”“书评比赛”等活动,并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引导学生学会在浩瀚书海中鉴别、筛选阅读素材,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学校网络空间呼吁社会力量关注并支持阅读。以学生为核心,构建校家社参与的阅读生态圈,有助于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使阅读成为习惯。学校可定期举办线上或线下的小型阅读沙龙,促进家长理解阅读、重视阅读,成长为学习型家长,为学生阅读行为泛在化提供支持。


培育文化空间,实现阅读影响连续化。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不仅需要物理空间、信息空间的显性支持,还需要文化空间的隐性支持。文化空间通常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等因素共同构成。多元包容的文化空间有助于实现阅读影响的连续化。从物质文化层面来说,学校可以组织师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下而上地抽象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阅读元素,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一以贯之地呈现,使之入脑入心,成为学校文化空间的生长点。同时,学校可以研制一些彰显阅读文化特色的小礼品,以便直观、具化地传播阅读文化。从制度文化层面来说,学校可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课程化、项目化,从规范、制度的角度充实文化空间,增强阅读影响的连续化。学校还可从“大阅读”视角建立“阅读信使”制度,鼓励学生将阅读带回家、带进社区,构建校家社阅读生态圈,实现阅读影响的横向连续化。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说,学校可以向学生征集阅读卡通形象,定期评选阅读小达人,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树立典型催生群体的阅读内驱力和自觉性。“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建构文化空间,还需要重视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生成独立人格,实现阅读影响的纵向连续化,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系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