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工网】汲取文化力量,助力思政教育守正创新

文:龙波宇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龙波宇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赵佳
责编

原文链接: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5-24/8265664.shtml


原文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沉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华、圣贤思想、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等要素。得益于中国文字、语言、习俗等不曾中断的传承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涵养,在解决当代人道德困境等问题方面,能提供宝贵的智慧指引。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重要的思政资源宝藏,深度发掘及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价值,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高校思政教育现实维度下,尚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利用不足的现象。如思政工作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谈辄止”,融入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手段僵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能。对此,应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我国丰厚的历史资源、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及思想观念。同时,这一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下青年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的精神源泉。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整体价值取向,引导其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经历漫长岁月磨砺而积淀下来的精神力量,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对于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崇德向善、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品质等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有利于教导学生养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观;“道法自然”“民胞物与”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高校会对陈旧的、落后于时代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形式等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及现代的表现形式,可于无形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例如,高校利用多媒体、互联网、VR、AR、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时,就转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时,就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明确高校思政教育需求,有选择性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庞大、种类众多,并非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都适用于思政教育领域,因此高校要树立“按需利用”的原则,即有选择性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蕴意。具体而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针对高校思政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革新,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用于思想、道德、精神、信念等方面的元素,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共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担当,以及“止戈为武”“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平思想等。思政教学实践要聚焦“忠诚内核”而非“忠诚表象”。此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选取方面,还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高“文化育人”的功能,强化“文化自信”的定力。


立足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转化。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思想品质等,由于与当代社会间隔久远,尽管其符合思政教育需求,却难以被大学生理解和认同。因此,一方面,高校应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即采取现代人更习惯的表达方式,实现古今联通、以古喻今。例如,邀请文化艺术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讲坛、进课堂,进一步提升师生文化品位,塑造师生文化品格。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要善于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思政育人氛围,以便高校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例如,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举办文化节、艺术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通过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有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对此,高校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内加强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学方法培训,助力教师练好“内功”、提升文化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创办相关的暑期学校,开展与传统文化、思政教学等主题相关的研讨、培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组织观摩优秀课堂、说课比赛等活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另一方面,对外积极加强交流,拓展教师眼界与知识边界。例如,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开设讲座,让教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理念,实现思想深度与广度的扩展。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