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闻网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举办“AIGC与高校艺术教育变革”圆桌会议

文:赵林图:赵林 来源: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来稿单位审核:周小骥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2日
赵林 赵林
来稿单位审核 周小骥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生成式AI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影响和重构着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形态、课程结构、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6月21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主办“AIGC应用大时代开启与高校艺术教育变革”圆桌会议,邀请行业专家展开圆桌对话。



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系主任李小兵,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窦德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汪建松,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动画艺术系正高级工程师王一夫做客圆桌会议,分享AIGC前沿成果与应用趋势。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AIGC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AI技术的优势,构建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未来的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以及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今天的圆桌会议,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希望专家们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共同推动AIGC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彭吉象主持会议。他谈到,AIGC已经渗透到电影后期制作、音乐、舞蹈、大型演出以及设计和绘画等艺术的多个方面,展现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和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技术的引入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要求我们从艺术美学、艺术哲学甚至艺术伦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李小兵做 “艺术·AI·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在音乐人工智能、电子音乐以及音乐与脑科学等方面的前沿研究。他呼吁大家关注在大模型等技术领域,关于中国的语料库建设及应用。他强调,艺术工作者应当坚守艺术本源,关注审美意识、情感表达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洞察人工智能对相关专业的影响,实现对新技术的驾驭,相信人类未来的艺术会站在AI巨人的肩上前行。


窦德景从AlphaGo在围棋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说起,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当下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新的挑战。以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技术为例,他和与会人员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和价值。他鼓励师生们密切关注并跟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跨学科学习与合作,创作出更加独特、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汪建松探讨了技术生成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表示。未来的设计教育应当更加紧密地关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设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和艺术的探索,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抱并驾驭技术,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王一夫作题为“面向AIGC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的主题发言,从工程、产业的角度详细阐述了AIGC在数字内容、超高清、短视频、VR/AR及游戏动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强调了通过产教融合和云教学培养AIGC产业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法,他表示这些技术在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数字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打造出全新的场景,抹平地域差距,建立一个生动可感、重塑价值、轻量化应用的数字内容创作元宇宙。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万国教授分享“中国东盟艺术学院AIGC艺术实践教学与创作探究”,介绍了学院在AIGC领域的实践成果,包括与多家企业、机构的合作案例,以及AI设计工具的应用、大数据驱动的艺术设计创新,并展示了AI生成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家风格模型。他提到,学院将加强建设AIGC艺术创新融合实验室,推动数智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同时推进产学研合作等计划。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特聘学术副院长郭道荣主持圆桌对话。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对未来的重要性、技术应用与局限性、教育发展和产业落地等角度对行业研究及学院发展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学院教师代表、企业代表也就文化大模型、知识产权保护、价值观塑造、科技伦理、未来合作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干部师生、成都教育界教师、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