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闻网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评论:警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8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近段时间,全国高校诈骗案件直线上升。不法分子十分猖獗,或化装成高校学生,或以某某代理公司推销员身份向在校学生倾销廉价文具、伪劣化妆品等,从中牟取暴利。这种缺乏社会公信力的现象令人愤怒,卑劣的手段让人痛斥,丧失道德的行径也应该受到谴责。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三无”群体,无经济基础,无社会地位,无社会经验,正处于一只脚踏入社会的状况。对于现实的思考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致使大学生在对社会公信力和价值的判断上有所偏差,容易冲动,缺乏理性冷静的思考。

正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往往衣着得体,笑容可掬,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形象虽然不足以让学生放松戒备但也颇有好感。然后再一听——“我是某某公司的推销员”,学生就懵了,一听“公司”便觉得别人算是有名有份,警戒心便下降了。再加上“我们公司专门为大学生推出了超值优惠”等话语,部分学生便深信不疑了。然而是骗子的骗术高明吗?恐怕稍微理智点的同学就会问:“你有身份证明吗?你们公司的营业执照?你们信誉保证如何”等等。

所以,当今部分大学生所缺失的是一种警惕心理,而这种心理的缺失来自于对社会、对人的过分理想化和自以为是。血气方刚的一代常常不会冷静的思考,表面看有利可图就以为本质也是这样,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免费送晚餐”。

近段时间,大学生热衷于兼职,上当受骗也不少。有兼职公司专门抓合同上的漏洞来掩饰自身的不合理,大学生被骗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要学会事前做调查,寻求法律上的援助。凡事多长颗心眼,冷静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所迷惑,更不可冲动做事。

不然,便是顺了不法分子的意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文/陈潇潇)

(学生编辑 闵璐 责编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