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视点 - 内容
63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劳动课程中的回响
文:朱永新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部署。为此,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等政策文件,为构建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较早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思想的教育家,挖掘、弘扬、实践、创新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陶行知的劳动思想

    

    陶行知就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劳动教育思想。


    在劳动教育目的方面,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要想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则“非师生共同用手做事不可”,“只有人人在劳力上劳心,才没有废人,没有阶级,而且可以征服天然的势力,获得事物的真理”。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这充分表达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劳动教育内容方面,陶行知注重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各类劳动内容,提出“不会煮饭,不得毕业”,“不会种菜,不算学生”的要求,并从劳动任务群和劳动项目设计的基本思想出发,将育才学校的学生素养分为初级十六常能和高级七常能,共计育才二十三常能。其中,初级常能16项,包括会当书记(记录员)、会参加开会、会接人待物、会做小先生(老师)、会管账目、会管图书、会查字典、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种园(菜园子)、会布置、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唱歌等。高级常能7项,包括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话、会担任翻译、会临时讲演、会领导工作。其中,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布置、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管账目等是日常生活劳动方面必需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内容;会接电话、会打字、会速记、会开汽车等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是颇具技术含量的劳动内容;会管图书、会担任翻译,则服务劳动性质非常浓厚。在晓庄师范学校办学时,陶行知主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修桥、取水、科普和社会宣传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社会、国家的情感,在劳动中学会奉献,培养大国情怀。


    在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陶行知强调“做中学”、“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等,注重培养学生小农人精神,即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等,重视邀请当地农夫和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师,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陶行知诸多劳动教育思想和实践,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以劳动任务群破解劳动教育虚化等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已经进入全面落实、规范实施、深入推进阶段,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在劳动课程实施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多有益经验和重要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虚化、泛化、简单化、随意化等问题。陶行知梳理劳动任务群、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所谓劳动任务群,就是将知识技能基础相近、教育功能相联、劳动类型性质相同的劳动任务归纳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组劳动任务,是劳动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态和结构形式。《课程标准》共设计了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的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且有所侧重的十个任务群。


    日常生活劳动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开展以生活自理、自立为核心的劳动活动,注重学生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根据学生实际,其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是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等实践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感悟劳动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和产品的来之不易。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着重要的物化形态和对自然物的利用、改造、创造的普遍特征。根据中小学生生产劳动的特点,课程标准在生产劳动方面设计了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以强化学生的物质创造性实践体验。


    服务性劳动是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服务性劳动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其中,现代服务业劳动重在职业体验和理解服务业的现代价值,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以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具有超越功利、促进社会化等特点。


    小学中年级及以上每个学段都涵盖三类劳动内容,学校在任务群的选择上可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在每类劳动内容所涉及的任务群中选择实施。


    深入解读、实施劳动任务群


    正是从上述背景出发,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和新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所基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长期实践积累,组织各方面力量编写了“劳动任务群解读与教学实施”丛书,同时这也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团队两年多的重要研究成果。


    这套丛书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指示精神,融合了陶行知的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体现出促进《纲要》和《课程标准》落地落实的旨趣,理论底蕴深厚、实践指导性强,体现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的紧密结合,具有较好的开拓性和启示性,可供广大劳动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中参考、在实践中借鉴使用。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

  2024年08月29日 10:15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