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参加校“十佳寝室”竞选(从左至右庆赫 、崔珈宁、 刘祎磊 、冯智博)
成都大学学生宿舍“橙园”13-246寝室的四个男生,他们都来自河南,皆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的时间里,他们同心同向、相互砥砺、共同成长,在这个毕业季一同上岸名校,书写了独属于13-246寝室的青春故事。
他们是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崔珈宁、刘祎磊、庆赫、冯智博,四位同学分别上岸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
“起床了兄弟们,给我卷!”上午没课的日子里,冯智博总是寝室里第一个起床的勇士,挨个儿把其余三人拍醒,相约去图书馆。崔珈宁早晨状态不佳,每当看到他低头打盹儿,其余三人就会给他一记重拳。一次次被唤醒,一次次克服困意,最终,四人中英语最差且六级还没过的他,在考研时拿到了英语的最高分,并考取了电子科技大学。这些日常相互督促、齐头并进的生活细节,见证了“室友+研友”的他们“打怪通关”的考研心路历程。
这四个成绩排名全年级腰部、尾部的大男生,最终齐刷刷上岸。他们说,“当困惑如迷雾笼罩心头,是朋友的一句‘你可以的!’点亮了前方的灯塔;当疲惫如巨石压身,是伙伴的一句‘加油,别放弃!’唤醒了内心的力量。回头望向我们共同走过的一路,发觉这不仅是一段刻苦学习的历程,更是一份友谊的见证,见证了我们坚持不懈与互相扶持的力量。”
崔珈宁,来自河南郑州,考研总分352分,上岸电子科技大学肝胆外科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心有所向,路必不远。
2024年4月7日下午,我正陪朋友参加研究生复试。考场外的我焦急等待着。突然,我们自发组织的电子科技大学复试交流群内消息如潮水般涌来。我紧张地点开了查询的官网,一下子我便看到了那醒目的“拟录取”三个字。 那一刻,我感到时间仿佛凝固了。眼前的景象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电影滤镜,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我仿佛成为了电影中的主角,经历了种种考验,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
确定考研后,我们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准备资料,制定每日计划,不定期分享搜集到的新资料、新信息、新方法,互相监督学习。在大四下学期,时间进入到3月份,我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是早9晚10。尽管每个人都有除课堂学习外其他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备考步调基本一致,每个人还制定了各自弱项的特别强化计划。我们在图书馆的座位都在同一个区域,午饭、晚饭、休息时,我们会聚在一起讨论,正是互相碰撞的时刻,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回首过去,我感到无比庆幸和自豪。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也无比庆幸能遇到三个好室友。我自豪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不懈,也自豪我们四个都有新的起点新的未来。若不是他们,我可能会一万次因为过于辛苦的跋涉,而升起放弃的念头并付诸放弃的行动。
刘祎磊,来自河南平顶山,考研总分374分,上岸厦门大学心内科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笨鸟先飞,付出终有所获。
我们不仅都来自河南,还有着同样的目标——共同上岸,这使我们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备考期间的每个晚上,我们都会开“卧谈会”,分享信息,互通有无。最重要的是,我们四个人从不单打独斗,无论是早上早起,还是晚上晚归,我们都会互相督促,互相勉励。在备考早期,我们会一起探讨各类网课和讲师的优缺点,然后分享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在中后期,我们也都认识到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是每周都安排一定的运动时间,一起打球、一起跑步、一起“撸铁”。整个考研路上,我们兄弟四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互相支持,共同前进,成为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最初我并未计划报考厦大心内科,但随着复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个更高平台的重要性,也自评了自己的备考情况,感觉很有信心了。最终,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初试。准备复试时,寝室其他兄弟仍然是认认真真,一直以“不到最后一刻不松懈的信念”去备考,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很担心自己复试的英语,兄弟们就开导我,还给我发很多关于复试心内科常用单词的电子档书籍。在复试文献翻译部分中的一个关键单词心导管“cardiac catheter”就在书中出现,这无疑让我在翻译时更加有底气,复试完我也是十分高兴并非常感谢兄弟们对我的帮助。
庆赫,来自河南洛阳,考研总分410分,上岸郑州大学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无知。
我有一些话和一些建议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首先是关于学习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回归课本。备考时,我把五本医学书籍从头到尾认真地阅读了三遍,在3000页书籍上每一页都做满了笔记。其次就是要注重真题,我在备考期间将西医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刷了三遍,并且把每个选项都背会了,最后真题正确率高达99%,我认为正是如此我的西医综合才能取得265分的好成绩。
关于如何择校,我当时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方案:一是我模考成绩很出色→报郑大一附院整形外科;二是我成绩一般→报郑大二、五附院的普外科;三是我成绩很不理想→报河南科技大学普外科。这样的考虑能够保证最大概率上岸。
在心态调整方面。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心态有时比学习时长更重要。要保持每天兴高采烈地去学习那是不可能的,学习更是需要信仰“长期主义”。当感到很累不想学的时候,要果断地选择去放松,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调整能让学习变得有趣,在高效学习的正反馈中达到适合自己的预期目标。
考研既是一把应试的枷锁,也是超越自我的起点。它不单单是带给了我‘研究生’这个头衔而已,在详细研读完几千页的医学书籍后,我发觉对于亲友们投来的健康问题我能得心应手地回复,发觉我在坚持其他事情上更为轻松,发觉不怎么自信的自己在学习上好像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感受这些旅途中意外收获的美,将成为我们前行的不断动力。所以说,这场收获知识的旅行不存在失败一说,请放心大胆地前进!
冯智博,来自河南三门峡,考研总分367分,上岸西北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菜就多练,学不会就多学。
自从步入大学的门槛那一刻起,研究生这个目标就像一座远方的灯塔,吸引着我指引着我,我于是早早地开始了准备。从大一开始,我便加入了谢丽和刘荣老师的实验室,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期间,我不仅深入学习了专业课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英语能力,让我形成了对问题深入探索和发散性思维的习惯。
我要感谢母校成都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平台。在这里,老师们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求知的道路,这光芒是牛蓓老师工作到凌晨四点的空暇,在网上回复我们细胞生物学的问题,是蔡佩玲老师在审阅近千份组织学绘图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纠正其中细微的形态错误,是班主任张飞老师与我们同在,为班里孩子们的每一场球赛、每一次校园活动加油助威……还有很多感受到温暖的时刻,是图书馆内L7C1-24座位萦绕的余热,是一食堂外篮球场里带走紧张情绪的汗水,是综合楼C413实验室中点燃新知的酒精灯……
每一个考研的同学都是勇士,你们挑灯夜读,忍受孤独,不断挑战自我。请相信,心中的这份坚定、同行的人,以及夜幕时分图书馆内播放的音乐,都在为我们喝彩!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真的有,也就两个,第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考研人们,愿你们披星戴月后,终得灿烂阳光,我们与你同在!
- 【硬核考研人】专升本后又考上研究生!他们在成大实现超越 07-05
- 【硬核考研人】从成大到中山大学 他向母校定下一个十年之约 07-05
- 【硬核考研人】科研新星、十佳大学生、考研上海交大 他优秀的buff叠满了! 07-05
- 【最美教师】他们把“挂科杀手”巧变学生爱上的“金课” 07-05
- 【向上·成大青年】青春榜样 他们是成都大学2024年度“十佳大学生”! 07-05
- 【向上·成大青年】收获世界顶尖名校offer,她怎么做到的? 07-05
- 【硬核考研人】“三跨”上南开 他是自己人生的“扳道工” 07-05
- 【硬核考研人】她上岸清华大学,有梦不觉征途远! 07-05
- 【向上·成大青年】超甜!情侣携手上岸 他们的恋爱模式是互相“卷” 07-05
- 【最美教师】张修军:追求无bug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