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3872
【师者】董建辉:在山野书写青春 讲台上播种智慧
文:邱欣悦 车梦婷   来源:新闻中心



董建辉,中共党员,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纪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科技委员会专家成员,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级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与岩土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测绘学会会员;发表论文50余篇,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7项,获得专利7项。2022年获“成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丈量山野  甘之如饴


董建辉来自江西乐平。洪水是什么产生的?为什么暴雨后山上个别地方会有疤痕?他自小就对自然类相关问题很感兴趣,查阅相关资料,总想弄个明白。2000年,高考后选填专业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质类高校的成都理工大学。


吾有锋刃初磨成。2016年董建辉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四年本科,七年硕博。博士毕业后,董建辉综合考量了成都大学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自己专业所长,最终选择留在成都,以专任教师的身份进入成都大学任教。


2008年10月的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5个月,被大地震创伤后的山体依旧布满伤疤。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就职于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响应国家抗震救灾号召,参与汶川中学的地质灾害巡查和唐家山堰塞湖周边村庄的灾后重建的选址工作。在地灾监测一线的技术员董建辉一忙就是大半个月,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挤不出什么休息时间。


监测灾区地质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董建辉道出了地灾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灾后道路被破坏,自然环境很恶劣,有些路根本无法通行。”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最大的堰塞湖,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地质灾害防治,“防”在“治”之先。他说:“地震发生后,要恢复家园和生活生产,百姓需要回到原住地,因此对原住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就格外关键。”


2009年,董建辉结束了茂县为期一个月的地质考察工作后,在向省国土资源厅汇报茂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的头一天晚上,他在家整理报告加班到晚上十二点,意外发生了,他的妻子羊水破了,临盆在即,董建辉赶忙将妻子送到医院后继续加班,请她表妹来医院照顾,第二天早上赶到会场进行汇报,来回奔波。


2014年,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牵头,董建辉作为第二起草人,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参编的行业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该《指南》于2018年开始试行。地灾预警就是和时间赛跑。董建辉说:“该指南编制目的就是为应急处置决策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明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的工程程序、内容、方法和预警评价指标、预警级别的确认以及成果编制等要求。”《指南》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家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方面的空白。他说《指南》准备更新,已经向行业协会提出了更新申请,指南在实践和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除此之外,董建辉还到新疆、长沙、西宁、贵阳等地开展该指南的宣讲和应用工作。


董建辉从业10余年,喝过山泉水,啃过冷馒头。地质工作,使他饱尝各种艰苦的滋味,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宝贵的人生阅历,更练就了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工作素养,始终围绕社会做有实际贡献的研究,保持对科研的热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的誓言。


教学相长 厚积薄发


从野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刚刚开始的时候角色的转变让董建辉感到手足无措。他回忆起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情景:“对着讲台下几十张面孔,脑袋空空,准备了45分钟的教案,却让我在忐忑不安的30分钟内讲完了。”


当时作为新老师的他来说,要在课堂上坦然自若并非易事。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和小技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又是什么?董建辉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不断总结。那段时间,他几乎时时刻刻地在琢磨这些问题,也经常向老教师和同行们请教和探讨。多次努力后,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既要熟悉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为此,董建辉通过“小调查”的方式,熟悉洞察学生的内心和学习收获。儒雅、谦和,一言一语都散发出的谦逊与从容,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慢慢地,他所教的和学生所学的更加对口和精准,教学成效突飞猛进。董建辉作为负责人牵头的《工程地质》立项校级一流课程,作为骨干教师参与的《土力学》立项省级一流课程。


“我还在不断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够不用带教材,只带上一根粉笔就走上讲台。”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师,董建辉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在他看来,一个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沉淀、不断积累、不断更新又厚积薄发的过程。现在的董建辉,已经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在谈及自己教学的课堂效果时,他给自己打出8分的满意度。


担任系主任以后,系里工作安排、填写报表、组织教研室活动以及备课熬加班是常有的事,学校迎接本科审核评估检查加班到凌晨三点,结果直接导致第二天上课时精神状态不好,“感到很愧疚,不能以非常好的状态走上讲台,整个人特别有些疲惫”。连上4节课后,董建辉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不想说话,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好好休息一下。”


今年5月4日,董建辉获评“成都青年五四奖章”,他认为这是对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科研与教学成果的肯定。未来更要加倍努力,承担起青年的责任。



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吃苦耐劳、自律、专业性、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是董建辉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大学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要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土木工程人,应该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目标,加上自己的踏实和沉淀,最终也会成长为一个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董建辉说。


董建辉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励共计60余项。从一开始的凑不够参赛小组,需要“点名”学生去参加,到现在一项比赛有100多名学生参加。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遭遇失败时,董建辉从来把问题不会归咎于学生,而是反思自己:“虽然失败了,作为老师我们心里非常难受,但我们不能去责怪学生,应该和学生一起做好反思总结。”


万丈高楼从地起,董建辉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身为班主任时,他经常在周末和晚上到宿舍“逮”睡懒觉不参加早晚自习的同学、“盯”学生完成课程和学业,把可能面临降级的学生拉回正轨,也鼓励班级里的同学积极参与班委干部的轮流任职,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他所带的班级也从年级里的“吊车尾”成长为拥有良好班级氛围的“成都大学优秀五四团支部”,先后有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十佳共青团干部、十佳共青团员等荣誉和称号。


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张子翼说:“老师的课堂很有趣,和同学们关系也很融洽,但是老师严肃的时候会让人感到紧张。”只上过董建辉一学期课程的他对老师还有深刻印象。因此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3班的学生得知董建辉将成为自己的第二任班主任时,既高兴又感到痛苦,甚至有学生和他吐槽“老师您管的太严了”。


既是严师,又是学生的好友。董建辉会经常请学生们聚聚,比如学科竞赛期间、兑现通过了四六级请客诺言、当兵入伍之际,他说:“我希望和学生成为朋友,不论是令人高兴的事,或是遇到人生中不顺的事,学生们都愿意和我分享,这是令我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是对我在教师这个岗位的肯定。


在成大6年的教学科研,董建辉对“教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将心比心 无愧于心


从教几年来,教过的很多学生在专业领域小有成就。很多同学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回办公室向他报喜;邱茂同学博士在读依然与他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发短信问候。学生对他所授课程的正向反馈,同事对他能力的认可,是董建辉坚守岗位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从班主任到系主任,再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董建辉一步一脚印,他说: “从一个专任教师向学院领导角色转变,我尽力把自己的职责做到最好,多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获得领导、老师、学生的认可,就问心无愧了。”


董建辉积极推进学院整体发展,推动学院在国家一流专业、省级一流课程、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教学成果奖、土木水利以及资源与环境硕士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取得“零”的突破。


身份转变,身上的担子重了,压力也就更大。他说,工作压力可能大家都有,但压力也是促进工作进步的动力,我们要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董建辉工作之余,每周打两次羽毛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周末带孩子外出郊游,给孩子讲山川河谷,引导孩子关注关爱大自然。


将青春书写在山野里,把故事流淌在山泉中,把汗水挥洒在讲台上。董建辉说,要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打通知识与心灵的通道,引导学生成为人格完善、积极向上的人。


  2022年09月17日 17:4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