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人物 - 内容
3502
赵礼昌:行走在石渠扶贫路上的“正庆”
文:李科   来源:新闻中心

赵礼昌,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保卫处综合治理科科长。1981年10月入伍,在原某集团军某师炮团服役。1985年7月起在昆明陆军学院工作。1998年9月,转业到成都大学工作至今。2018年7月主动申请前往石渠县精准扶贫驻村。



火焰在小推车洒满汽油燃得正旺的木块上跳跃,一股粉末从赵礼昌手里的灭火器里喷出,火焰瞬间“哑火”,木块随之熄灭。同学们一脸惊讶,然后一齐鼓掌。赵礼昌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人要站在上风口,手要捏稳灭火器防滑落,灭火器喷头要对准火焰底部……”这是2018年11月8日中午,石渠新荣乡中心小学消防演练的一幕。赵礼昌结合前几年甘孜州草原火灾真实案例,给同学们讲解灭火技能,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电饭锅和电炉等电器,教孩子们学习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在赵礼昌看来,藏区学生的安全意识亟待加强。他说,“多讲多练几遍,让同学们记住,以后才不会出错。”



驻村石渠,了却扶贫心愿


“我到藏区工作是去报恩的。在我小时候,有一支知识青年队伍,来到我的家乡支援农村建设。我父亲是支书,知青们吃住都在我家,知青们帮助父老乡亲的情形深刻地影响了我。我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尽力帮助更多的人。后来,我有幸进入部队工作,党组织和部队首长培养教育我,我以英雄为榜样,在我的骨子早早埋下了热爱党和人民的种子”。赵礼昌告诉记者,“我在部队里入了党,后来到成都大学工作,但我想为农村工作的念想从未断过,反而越发强烈,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政策,让我热血沸腾,实现为农村工作的最好着力点就是参加到扶贫大军中去。2018年7月,我服务农村的愿望终得实现,有幸获得石渠县驻村工作的机会。”


甘孜州石渠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是四川省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该县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赵礼昌驻村的地点是石渠县新荣乡蒙沙一村。


藏区高寒缺氧、气候多变,赵礼昌是有心理预期的。但来到石渠,冰雹、暴晒、暴雨可在一日之内数次切换,仍然让他始料不及。乡上无法洗澡,当地深井水只够洗脸洗脚,远离亲人,夜深人静时,赵礼昌想起孔繁森等在藏区工作先模的精神和动人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他,学校党委的关怀时刻温暖着他,藏民的需要牵挂着他。他说,“没有退路,一定沉下心来好好支援藏民脱贫。”


赵礼昌刚去工作的时候吃饭是“打游击”,经常这样,他觉得给藏民添了不少麻烦,驻村队员自己做饭,每天到100米外的深井打水上楼。在石渠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缺氧,很多人都有高反,运动过量就会出现嘴唇发紫、头昏脑涨。石渠有句话:“缺氧不缺信仰,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驻村干部就在这句话的鼓舞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




行走草原,走进藏民心里


开展工作首要的是融入藏民,走进藏民的心灵。赵礼昌翻来覆去地思考,采用“六多”(多学、多看、多问、多做、多写、多讲)办法,逐渐打开了局面。虽年近六旬,但驻村扶贫对于赵礼昌来说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未到石渠之前找来党中央、四川省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认真研读,学懂悟透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土登降拥是蒙沙一村的村支书,在藏民中有一定威信。“土登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与藏民交流我都旁听,我向他学习与藏民相处的工作方式、方法,久而久之,藏民对我也熟悉起来,他们慢慢地愿意听我的话。”


七八月是石渠的雨季,7月上旬几天,雨量达到了石渠县历史最高纪录,土呷等23户牧民院子进水。灾情就是命令!驻村干部立即查看被洪水冲毁的桥梁、洪水淹没地段,即刻投入抢险救灾,时而烈日当空,紫外线特别强,赵礼昌和其他几个同志脸上、手臂上都晒脱了一层皮。他和藏民一起深挖沟渠,疏通排水沟,安装涵管,处理山体泥石流,排除洪水险情。藏民对他逐渐熟悉起来,亲切地叫他“正庆”(正庆是藏语“恩人”的意思)。


仁真降措是村里唯一的大专生,又是预备党员,赵礼昌手把手带他一起做好资料归档收集,完善贫困户异地搬迁资料,赵礼昌和驻村队员把过去两年全乡贫困户住房、人口等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对于疑难问题,及时探讨,反复核对,队员们不顾高寒草原蚊虫叮咬,完善了驻村工作队资料8卷,做好了多户藏民一卡通信息资料收集和登记工作。


只有深入藏民,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几个月来,赵礼昌一一走访全村53户贫困户和其他非贫困户。目前,已经脱贫23户,还有30户于2019年脱贫摘帽。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政策补助扶持、挖虫草和药材,集体经济以大棚蔬菜种植和投资邓玛旅游观光区项目为主。牧区牧民住宿相对分散,夏天,一些牧民远到200公里外的夏季牧场放牧。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为了核实机呷家的数据,赵礼昌走了5多个小时才到机呷的家,完成走访任务后,乘着月光深夜才回到住处,拟定第二天的走访计划,继续采集第一手资料。“扶贫要有点子,也要靠脚力,拉近与藏民的距离就要勤于奔走。”赵礼昌说。


帮忙助人,点滴细微施恩


蒙沙一村有党员11人,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大专学历1人。一个人开展工作力量太单薄,赵礼昌想到了党组织,村会计仁真降措是预备党员,他鼓励仁真带头致富,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参与邓玛观光旅游公司等集体经济建设。在他鼓励下,党员们总是走在带头致富的最前沿,大胆尝试,挖人参果,种植中药材,带领藏民驶入致富的快车道。


53户贫困户是赵礼昌的重点工作对象,对于已经脱贫的23户他按照“四好”标准,“一低五有”、“一超六有”的标准查看有无返贫,关心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生产生活,小孩入学、生病就医都是他重点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洛绒降真是曲珍的女儿,14岁,眼睛斜视,她的母亲不懂医疗求助政策,女儿的斜视没有引起她的重视,赵礼昌得知情况后,急忙赶到降真家给曲珍讲明了国家的医疗救助政策,立即协调县医院就医。目前洛绒病情得以好转,国家给予了千多元补助。曲珍对赵礼昌感激不尽。


次成南达是尼玛降村的儿子,8岁,九月没有入学。赵礼昌赶到家中给他父母做思想工作,但他父母不为之所动。第二次,赵礼昌带了衣服送去,还带上同龄儿童在课堂上听课、操场上做操的照片,尼玛降村的父母终于被赵礼昌的诚心打动,这才同意送孩子上学,赵礼昌立马忙乎起来,协调学校,立即让尼玛降村插班听课,最大程度让尼玛降村少耽误课程。说起尼玛降村走进校园,赵礼昌露出欣慰的笑容,“扶贫事无巨细,如果孩子上学被耽误,就耽误了他一辈子的前程,也耽误一家人的未来,这不是小事。”



到了十月,高寒草原的气温急转直下,十月中下旬已是漫天飞雪。赵礼昌看到夺呷村小的尼玛泽仁同学穿得单薄,很是揪心。他与驻村队员捐钱买了两套过冬衣物送到孩子家中。拿着赵礼昌送上的衣服,尼玛泽仁同学笑到:“赵叔叔,谢谢您,我今年再也不会冻出鼻涕了。扎西德勒。”第二天,赵礼昌深入乡中心校和夺呷村小了解情况,毛校长介绍说多数同学都缺少过冬衣物。赵礼昌想到自己的“大本营”——成都大学,他把相关情况向学校领导报告后,从学校扶贫办传来消息:校长王清远带队到石渠县开展“金秋助学”和“送温暖”活动,赠送给新荣乡和长沙贡玛乡小学校学生校服992套,防寒衣物95套,洗衣机6台。雪中送炭,解决了藏区学生过冬的燃眉之急。


竭力宣讲,传播科普知识


“精准扶贫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让藏民树立起不甘贫困、不愿贫困的思想。千万不要人穷志也穷、人贫智也贫。”赵礼昌一有机会就会主动宣讲党的扶贫政策,给年轻藏民讲勤劳致富的故事,播洒奋斗思想的种子。“要使牧民群众明白一个道理:扶贫帮助是外因,勤劳脱贫是内因,自觉消除克服等、靠、要、拿的思想,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发展个体经济为辅,才能过上好日子,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包虫病是高寒草原特有的疾病,是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这种病危害极大,引起患者肝区疼痛,坠胀不适,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血痰、气急,呼吸困难。蒙沙一村包虫病患者17人。藏民不良生活习惯是治病重要诱因。赵礼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从县疾控中心要来防治包虫病的宣传画,以小册子、小段子等藏民能够接受的方式科普资料,制作科普PPT,给藏民讲解包虫病防病原理,要求藏民人畜分开,认真清理环境卫生,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最大努力遏制包虫病发病。


几个月来,赵礼昌竭力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藏民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到藏区。对于学生,他讲解法制知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防治。对于藏民,他上好夜校课程,宣传党中央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交通安全知识、藏区机动车管理规定,鼓励牧民群众爱党爱国,感党恩,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带头人和技术能手,把宣传资料、图片和手册等,送到藏民手中。


未来可期,帮扶路再行走


藏民要脱贫,必须要学会“造血”。种植大黄、贝母、大棚蔬菜都是很好的办法。洛登等藏民承包的大棚蔬菜品种单一、产量低,赵礼昌从交谈中得知主要是没有掌握好种植技术,他把几个关键环节记了下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我校药学与生物产业学院李翔博士。李翔厘清情况后,很快就作出种植、施肥和浇水等技术指导,同时对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赵礼昌把最新的技术指导第一时间送到洛登等藏民手中。如今,大棚蔬菜繁茂生长,生长周期缩短了,产量提高了,收入也随之增加。牦牛和羊肉的品质很好,但需要深加工和包装,他引导藏民融入太阳部落农产品公司,打开销路。


谈及未来扶贫工作重点,赵礼昌滔滔不绝,“要在保护生态资源前提下发展地方经济,科学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脱贫。在2019年要计划脱贫摘帽的23户贫困户是我放不下的牵挂。今年开春,要根据不同藏民的特点,发挥其所长,比如格桑擅长于缝纫,就给她联系销路;扎西擅长于养殖牛羊,就要引导他适度扩大规模;索朗善长于种植,就帮他育种。让每个藏民都享受到党的恩泽。村里卫生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室已经建好,需要增添一些实用技术知识读本,搞好文化建设,经济搞上去,文化建设也要齐头并进,让藏民在致富路上阔步向前。” 

  2019年03月20日 16:43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