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1580
【新华文摘】欧债危机拖累经济复苏 全球经济或二次探底
  来源:新华文摘
来源:新华文摘2010年第17期


欧债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周文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主权债务,这是欧盟的一个大难题。过度举债是欧洲国家的通病,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因为是福利国家,政府负债率高,政府赤字很大。现在欧盟拿出了巨额资金救助希腊等国,但效果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欧盟各个国家都是主权国家,货币统一了,但由于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就很难做到一致。

张其佐(成都大学副校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才刚刚开始,很多更严重的影响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

周文重:对中国来讲,欧洲债务危机会抑制对欧出口。至于外汇储备则受到的影响不大,但债务危机却影响了欧洲对中国的投资。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影响,美国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出口会受到限制。可以说,在关键时刻,欧洲债务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性。

张其佐: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已提高到9.6%,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非常大。欧洲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地之一,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已累计升值超过15%,本周欧元对美元汇率已跌破1.2的关口,如果延续升值趋势,必然要增加我国出口成本的巨大压力。预计今年三季度,出口受影响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不太乐观估计,今年对欧出口的增长将可能下降到6-10%;2010年、2011年,欧元区的经济都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周文重:欧盟已经出台的救助机制,对希腊的救援款项也已到位。可以说,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处在一个观望期,等待观察最终的救助效果。目前,欧盟其实已经形成了“富国救助贫国”,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境地。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欧洲的经济既不会坏得无法收拾,也不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

张其佐:我的看法可能要更为悲观一些。欧洲债务危机现在只是“治标不治本”,欧盟的救助措施可能只是“饮鸩止渴”。2009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为零,明显低于第三季度的1.7%;而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2010年一季度,欧元区的失业率1月份为9.9%,2月、3月则上升到了10%;对外贸易增长也十分缓慢。各个国家普遍存在财政赤字和债务率超过占GDP3%和60%的国际警戒线。

此外,欧洲的债务危机已经涉及到欧洲的银行,信贷紧缩将可能卷土重来。从这些角度来看,欧洲的债务危机非常容易出现新的“雷曼兄弟”。展望世界经济,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美国也出现了明显增长、而欧元区和日本则相对较慢、特别是东欧南欧极不乐观,欧洲的债务危机极有可能引发欧洲全面的金融危机爆发;而这个导火索又将绑架全球经济极有可能引发全球再次出现新一轮经济危机,出现二次探底的悲观局面。

中国正面临加息压力,经济仍将高速增长

周文重:随着“负利率”的出现,中国经济面临着加息压力。但是,究竟加不加息,何时加息,这个要问央行行长周小川。

张其佐: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4月份CPI已上涨为2.8%,预计到5月份(CPI)可能要上涨到3%,比1年期定期储蓄利率2.25%还高,与2年期定期储蓄利率的2.79%相比仍然是一个“负利率”,定期储蓄“负利率”无疑明显是应该加息的一个重要信号。因此,中国经济加息的压力很大。现在,中国央行首要的责任是币值的稳定和经济增长,也就是说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防止信贷的过度扩张;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来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息的预期是一直存在的,关键是看央行何时“出手”。

周文重: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较好。未来,应该效率和速度并重,整体保持在8%的增长速度,是可行的。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张其佐:中国经济应该也完全有条件保持不低于8%的增长速度。我个人认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继续防止世界经济的再次衰退,以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加快“三个转变”:一是在需求结构上,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在产业结构上,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在要素投入上,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事实上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最大的挑战和冲击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挑战和冲击。为此,要准备好“新的刺激方案和计划”,紧紧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要紧紧抓住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为主导的新一轮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支持大力发展和培育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软件信息业、航天航空、高速铁路以及现代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其大规模产业化,尽快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为迎接新一轮经济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杨东整理】
(摘自2010年6月8日《华西都市报》)



  2010年10月25日 17:45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