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闻网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首发式暨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文:李斌 来稿单位审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3日
李斌
来稿单位审核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
责编

12月1日,《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首发式暨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由我校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高校60余位学者参与论坛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刘立云、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刘曙光、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邵波、四川大学教授、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曹顺庆、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胜出席活动。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主编杨玉华主持。



开幕式由我校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主编杨玉华主持。主要介绍了我校发展情况、集刊的学术价值以及多位嘉宾的对“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分中心的建设成绩和集刊的支持与肯定。


随后,杨玉华向成都市图书馆和成都大学图书馆赠送刊物,并接收捐赠证书。


341E4


学术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发言,主要探讨了《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的学术定位与发展路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与专业洞察、文明互鉴的理论构建与实际应用价值、文学研究在推动文明互鉴进程中的功能阐释与实践探索等议题。


《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以“互鉴共进”“共融共赢”为原则,立足前沿、着眼实践、注重创新,坚持学术性、原创性和地域性特色,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及巴蜀文化传承、发展与传播。该刊聚焦重塑文明观和重写文明史、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中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巴蜀文化及其数字化工程、巴蜀文学地理学研究、“一带一路”文学艺术研究、交叉学科与新文科建设、区域与国别研究等问题,旨在以跨国别、跨地域、跨文明、跨文化等视角,探索多元文明互鉴背景下的文学研究新路径,寻找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答案与文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