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视点 - 内容
3020
上海失业青年两成以上高学历 催生“啃老族“
  来源:文汇报

目前,上海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失业青年占所有失业青年的比例达23.4%。据了解,除统计口径原因外,“2030”高学历人群失业率的攀升,很大程度上与现代独生子女群体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与缺陷有关。

记者昨天(4月5日)获悉,农工党市委已通过其2007年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报告———《新形势下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就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一成上海高学历未就业者主动“啃老”


按照教育部现行的统计口径,未就业人群主要包括三类情况:待就业、暂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以毕业当年年末为统计截止日期,虽然有就业愿望的待就业毕业生数量不多,但整个毕业生群体的就业稳定性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01年至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传统的报到就业者比例已从78.54%下降到58.61%;隐性就业人数及其比例则大幅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生源毕业生中,大约有10.6%的暂不就业者是主动选择放弃就业,成为了“啃老族”。

农工党上海市委有关课题组负责人表示,2001年本市高校毕业生仅为5.18万,2006年上升至12.9万,6年间翻了一倍多;同期的就业率却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从86.7%上升至96.27%。但新问题不容忽视:大学毕业生中,上个世纪80后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占据主体,在接受调查的上海生源毕业生中,独生子女占73.5%,如果根据2005年上海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在上海户籍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中,独生子女的比重更是高达92.29%,“‘啃老族’的出现、就业稳定性的下降,这些大学生就业新问题,与独生子女群体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与缺陷密切相关。”

“啃老族”缺乏就业内在紧迫性


课题组对未就业群体的调查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工作单位的声誉”是这部分毕业生择业时最重视的元素,分别占57.9%和57.7%,而强调个人才干施展的仅占39.3%。此外,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都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了择业首选,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中的比例高达70.7%,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则为54.5%。

“部分独生子女毕业生缺乏就业的内在紧迫性,直接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独生子女家境往往较为优越,希望找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因此在择业时偏重职业的性质。但择业时强烈的物质追求意愿必然会造成择业面的狭窄及失业的隐患———不能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36.7%把“对方提供的条件不理想”作为理由。

在课题报告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段话,令人警醒:“目前在家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好高骛远、强调个性、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目前这部分群体所占比重不高,但由于长期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不少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业的意识和竞争力更加弱化。”

政府职责应转向维系就业体系平衡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涉及政府、市场、高校、大学生不同的行为主体。面对新问题,政府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及时从单一的就业政策制定者转向就业体系平衡的维系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强调,以服务型为目标,政府应更多地通过规范和引导,让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从就业体系平衡者的角度出发,政府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环境建设中,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特点,围绕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建立引导和教育机制。”课题组建议,针对大学生就业新问题,有关部门应联合建立必要的统计制度,及时掌握主动放弃就业者的数量及其变化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动员各方力量,引导就业观念的转变,让毕业生及其家庭认同高校是大众教育的理念,消除“白领情结”,改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加强毕业生自强自立意识教育和培养,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钮怿)


  2008年05月12日 09:12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