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视点 - 内容
1952
高科技“冰冷“师生关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前高校师生间情感变淡,关系渐远的现象日益严重。师生关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师生关系的淡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往往被大家忽视,那就是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当下,各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及网上交互在高校盛行,活跃了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现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powerpiont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现象很普遍。为了节省课上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往往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PPT的形式,课上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

表面看起来,这种方式很好,不但扩大了课容量,PPT中的图片、声音等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教师讲解的内容PPT上都有,课上不听讲也没有关系,课下看看PPT就可以了,考前看看PPT也能过关。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听课,发短信、看课外书的现象。教师看到学生这种表现,自然对讲课也失去了兴趣。教师失去讲课的兴趣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如此这般,恶性循环。

一旦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彼此失去了兴趣,就谈不上沟通和交流,师生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

高校教师在跟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往往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QQ号、E-mail地址等,以方便学生在有问题的时候联系到老师。

然而这些沟通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沟通情感。现实的面对面地交流,语言、表情、手势并用,除了传递信息,还能传递情感,相互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而QQ留言、发邮件只是一种人机交互,每个人面对的都是冷冰冰的电脑屏幕,缺乏亲切感。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搞不清楚与他进行交流的是哪位学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名字与人对不上号。这种感知缺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感情冷淡。

另外,网络化生存令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授。当遇到难题时,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不会是教师,而是上网“百度”一下。

同时,在强调个性化的今天,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畅游,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资源,而这一点,高校教师很难做到。这更导致了师生交流减少,师生关系出现疏离。


  2008年01月08日 09:2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