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嘤鸣视界 - 内容
2878
成都大学2020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等您来评选
文:潇潇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成都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年,成大人朝乾夕惕,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一年,成大新闻人继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深入一线关注师生、倾听师生、记录师生,用一篇篇新闻报道讲述成大好故事,传播成大好声音。多篇报道崇德向善,其人其事打动人心,向上向善的价值导向温暖人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国内外各大媒体广泛刊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年终盘点,谁是您心中的“2020年成都大学十大新闻人物”?请您来评选。



1. 白衣勇士群像 成大附院援鄂医疗队


2月2日、213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派出48名援鄂医护队分两批出征武汉,在这场举国战“疫”中书写了成大人有召必应、舍生忘死、共赴国殇的生动故事。


2月2日,大年初九,成大附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20名队员启程赴汉,接管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9楼六病区工作,至撤离时,累计管理危重患者1439人次,康复出院及转院52人。他们与江城武汉共度了59天。213日,成大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8人接力出发,在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9楼和10楼两个病区开展工作,在武汉度过35天。


他们白衣执甲,紧急驰援;他们与死神交锋,与病毒抗争;他们坚守“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展现成大人的担当。



2. 科技抗疫先锋 肉制品加工实验室


2月初,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研究院/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发布《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卫生安全防控指南(第一版)》。《指南》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肉类协会在官网上发布,迅速在省内外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广为应用,包括四川省上百家肉类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以及国内上千家肉类企业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将《指南》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生产规范,或作为制定企业实施细则的依据,成为相关企业复工复产的“保护伞”和“及时雨”。


其后,中国肉类协会与成都大学农产品加工专家团队合作,以《指南》为基础推出了面向全国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并在此后不久又根据疫情进展和经验积累,推出了《指南》第二版和动漫版,成都大学的“四川造”《指南》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3. 疫情下的成大志愿者  沈建


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志愿者的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的沈建,从127日上岗以来,他没有停下来休息过一天,“没关系,让我来”是他当上志愿者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沈建的老家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若水镇的大山深处,每天要挨家挨户敲响每一户居民的家门,一天上百次,负责登记18日以后从外地返乡的人员,要为来访村民测量体温、要在服务范围内宣传国家、省市下达的防疫内容、要做好村民每天健康状况的统计,甚至需要为居家隔离家庭代购物资等。


“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我们的志愿者工作可以说微乎其微,我不怕麻烦,只想贡献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沈建说。他以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成为大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风采。



4. 请把我当作党员  高雪琴


1月31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高雪琴接到了通知迅速集结到医院参加援鄂出征前动员大会和技术提升培训会。21日她穿上了“中国卫生”的工作服,即刻要出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场上,雪琴铿锵有力地说:“在这个时候可以把我当成党员!” 在武汉,她对每位患者悉心照料,她说“患者就是我的亲人,我们相互间都加了微信,他们有什么心事都爱和我说。”为了减轻病人疼痛,方便治疗,她采用跪姿为患者进行护理。央视新闻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发起向“她们”致敬!



5. 新婚一个月的ICU护士  赵菊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赵菊瞒着父母,还没来得及举办婚礼就上前线,以不畏艰险、勇于承担的态度,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她尽快理清思路,优化流程,合理调配,量体温测血糖、记录排便情况、发药换药……一天下来,防护服被汗水打湿,护目镜内一片雾水,手指被药水浸泡的皱巴巴,她和队员们以专业治疗与精心护理,用双手支撑双手,用大爱传递生的希望。


她在抗疫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前线的勇敢,是希望后方平安”“ 没来得及举行婚礼就上前线 老公,等着我回来补办!”,这些话让人感动流泪。



6. 冲锋在前的“但一针” 但霞


但霞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骨干护理组长,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被姐妹们亲切的称为“但一针”,病房里静脉穿刺没有“但一针”搞不定的。她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临床一线,始终践行着“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热情务实工作,真诚宽容待人”。工作中,她总是尽力解决病人在住院期间所面临的问题,以解病人后顾之忧,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在科室开展肺康复护理工作以来,她首先实践了延续护理,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上门为病人指导压疮换药,PICC居家护理指导。


2月2日上午,但霞瞒着家中的老妈妈,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由爱人帮助整理行李护送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我要和我的战友在这里并肩战斗,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7. 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朱俊臣


朱俊臣,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附属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到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光谷院区,他迅速带领8名党员开展临时党支部的工作,医疗队另外12名队员在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实现党员发展工作全覆盖。迅速带领全队20名队员在重症病区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做好新冠重症病人的医疗和护理工作,结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梳理病人诊治流程、接收流程、消毒管理、病人心理关怀等细节管理,获得病区及患者的高度赞扬。同时也随时做好医疗队员们的身心关爱。朱俊臣说:“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我们如果能把那些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提高救治重症患者的成功率,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我们就希望能尽快把疫情控制住,让这些病人能尽快好转起来,尽快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生活”。



8. 在抗疫中勇敢担当的大男孩  伍强


伍强,我校2013级护理学专业校友,毕业后就职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接到援鄂的通知时,他毅然报名。积极乐观的伍强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责任心,工作细致耐心,并且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在病房门口看到为疫情感到担心的老大爷,他连忙上前安慰和鼓励,耐心地解答问题,并向老大爷保证“只要您走出房间就能看到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会一直陪伴您直到康复。”在他看来,这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



9. 支援武汉,请第一个叫上我” 甘雨珠


1月25日,甘雨珠给护士长发微信说,“护士长,有需要,请第一个叫我。”22日,甘雨珠瞒着家人报了名,临行前她告诉四岁的女儿,“病毒怪兽伤害了很多人,妈妈要去打怪兽了。” 25日,她换上了防护服,进入病房开始了真正的前线战斗,就如她的日记中所写的一样“每一天都是刻苦铭心的,同样也是收获满满的。她希望自己有五双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严密的防护,让原本简单的操作变得异常艰难,时间消耗,体力透支,但她依然坚定,依然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为的就是让疫情早日退却,让受疾病折磨的人们早点康复。



10. 附属医院院感科的“铁娘子”  刘燕


刘燕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行政第四党支部书记、院感科副科长,自医院117日紧急启动疫情应急以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左右。从医院应急实训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到防护物资库房,总能看到刘燕的身影。在微信群、QQ群里,到处都是她的声音。既要时刻关注在武汉前线的48名队员的安危,指导他们做好疫情防控,还要保证院内医患人员“零”感染,一直连轴转的她被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称为“铁娘子”。



11. 抗疫担当的“男”丁格尔  熊健


他是成大附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纪检委员、护理组长、大外科护士长熊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救援和‘8·8’九寨沟地震救援。在援鄂任务中,他牵头组建院感管理小组、物资管理小组和宣传报道小组,制定每个小组职责,并特意在每个组中安排了多名男护士;同时从管理与服务上创新开展工作,在短短的近一个月的时间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50余人,治愈出院10人,收到感谢信8封,带领的团队得到病人的肯定,治疗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


既有护士的温柔细腻,又有男子汉的气概担当,这就是熊健心目中新时代男护士的模样。



12. 援鄂医疗队主心骨  杨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杨进第一时间部署并全力以赴投入到医院防控工作中,多次召开防控领导小组会议,统筹防控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指导制定和完善防控诊治方案及流程,做好院内人员合理调配和应急人员梯队建设,为多部门联动做好应急准备。


2月12日晚上11点,附属医院再次接到四川省卫健委的紧急通知,杨进毅然接受任命,作为四川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七、八批联合党委党委书记和医疗队领队,带领医院28名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从到达武汉的第一天起,杨进就进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除了要负责协调整队物资,还要对医疗队员们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亲力亲为做好队员全方位关怀及心理疏导,他是出征队员心中的主心骨、定海针。连轴转式的忙碌、高强度的工作、紧绷的神经,没有压垮这位党员干部。在疫情面前,他用实际行动、用专业素养为医院和患者筑起一道抵抗疫情的严密防线,以平凡的举动展示党员初心、医者大爱。



13. 勇敢前行的“花花”  李花


李花,我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校友,附属医院儿科护师。她是一位母亲、一位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的妻子、一位身患重症的父亲的女儿。同事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花花”,在她的眼中看不到恐惧和畏怯,只有坚定,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我身上肩负使命和责任,国家在召唤我,武汉人民需要我,我义无反顾必须走在前线!”



14. 我是党员 我先上”的临时党支部书记  刘天衡


成大附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护理组长、神经内科护理负责人刘天衡是2009级护理学专业校友,是科室护理工作的核心人物,也是男护士工作站的中坚力量。他乐观豁达,工作上事无巨细。抵达武汉后,由于大家都没有进入过隔离病房,也没有相关经验,刘天衡站出来说:“我们是党员,我们先上”。随即,他便带领几名医疗队的党员同志进入隔离病房熟悉环境布局,了解工作模式和流程。学习完毕,他详细的对医疗队其他队员进行培训,强调注意事项,为医疗队顺利开展工作积累经验,贡献共产党员力量。进入病房的当天,几乎26小时滴水未进,但他说道:“作为党员,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就应该为大家做好一切服务” 。



15. 无惧无畏的“逆行者”  毛兰


毛兰,我校2009级护理学专业校友,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专科护士。213日作为四川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驻派武汉协和肿瘤中心。毛兰为人热情、细心、暖心,专业上认真完成培训并苦练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工作之余带领着女同事们分发管理物资,默默为团队服务。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与前线同事们一起守望相助,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16. 2020年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陈大伟


十年磨一剑,陈大伟老师“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上深耕细作, 2020年终有收获,《教师职业道德》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他本人获评2020年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他常说教师“要爱工作,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相信“没有不愿意学的学生,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他是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



17. 最美战疫女神+军嫂   苏秦


苏秦,是一名镇守西南边陲军人的妻子,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师,更是一名党员。她主动报名支援湖北,她说 “我是护士,抗击疫情是本职工作;我也是一名军人家属,保家卫国,守护生命,更是责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的使命与担当。”



18. 时刻挂念病人的白衣天使  朱静


朱静,我校2009级护理学专业校友,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护士。听闻医院紧急调配人力支援前线,她便毫不犹豫地志愿报名参加。她在来到武汉的第三周写给爸爸的信中说道,病毒的恐怖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不适,还有极度的心理恐惧。每个医护人员都无比细心、耐心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护理服务,生活上也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看到患者最后带着真诚的感激,微笑着出院,她说心里真的有着莫大的成就感。



19. 这是“我们家”的宿管阿姨  郭俊霞


315日开始,宿舍楼3栋栋长郭俊霞和其他六位工作人员,将整栋楼337间宿舍逐一打扫,帮学生们收回晾晒衣物、清理易腐坏的食品。她们说,虽然还没接到开学通知,但要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等孩子们回家。”她还帮同学们寄送重要物品、包裹等,宿舍群里的学生们点赞“神仙阿姨”,都要给她“当女儿”。



20. 扶贫的“五心”先生 孙付春


2018年7月,孙付春参加成都市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驻村帮扶工作,便“安心”于基层扶贫,“虚心”问学于民,“细心”发掘农产品经济价值,“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匠心”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他时刻用“五心级”扶贫标准要求自己。在简阳市驻村帮扶两年的时间里,他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做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网、国际在线、凤凰网等媒体相继转发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21. “做学生真正认可的好老师” 曾永刚


“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有所成,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曾永刚与学生亦师亦友,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及学生培养的工作一线,不仅一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而且重视对学生课外科创、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等的指导,成果斐然。2020年,他荣获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22. “第一批入朝志愿军” 莫若健


“我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年轻的一代,把这段历史忘了……这么一场伟大的战争,这么多烈士牺牲,如果忘了的话,不应该!”10月26日,我校退休教师莫若健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抗美援朝70周年特辑》中铿锵有力地说。他是第一批入朝志愿军,从参战开始,他从未与家里联系过,汉城解放后,借由担架队同志回国契机,用纸烟盒写了一封家书,拜托代为寄送。他曾说“抗美援朝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23. 登上央视的第二位成大人   樊英杰


12月24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连续两天播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樊英杰副教授主讲的《兰陵长公主之死》。她还参与策划、录制了栏目组的大型系列节目《善治之道》。樊英杰成为登上央视的第二位成大人。


樊英杰,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国际法学硕士及法律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地方制度史与基层社会治理。



24. 悬崖边自主发电上网课的彝族少年  甲古小华


疫情期间,为了上网课,居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长板桥村的甲古小华克服没有通电的困难,用几根木头和编织袋,在信号最好的山坡上搭起一间“悬崖自习室”。靠一套旧的小型水力发电装置,截溪蓄水发电,接线到坡顶供电上网,最终顺利完成了长达五个月的网课。


“硬核”“年少有为,自立自强”“中国好少年”......半月谈、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彝族少年甲古小华赢得了多方点赞。



25. “优秀退役大学生” 陈涛


陈涛,男,藏族,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1 班学生,20169月参军入伍, 2016年获得“优秀新兵”,2018年获“优秀义务兵”;积极参加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先后担任学校20182019年度军训教官,获评“优秀教官”,20199月获成都大学“优秀退伍大学生”等荣誉称号。有关个人事迹《放飞青春、筑牢军魂》、《“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模样!”退役大学生讲述青春与国家》等文章,在搜狐网等媒体上报道。



26. 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体育人 罗朝坤


罗朝坤,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20182班学生,获美国AHA心脏急救证书、法国PETZL绳索救援技术一级认证、美国ACA皮划艇二级教练认证、LNT无痕荒野初阶讲师等专业资格。四川山岳救援队(以下简称“救援队”)队员,所在救援队获四川应急管理局授旗,2019年代表救援队参赛获得全国社会力量救援大赛第四名。今年五月随团队前往张家界参与翼装飞行失踪搜救工作。疫情蔓延之际,罗朝坤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投身成都金牛区内中小学和社区等公共区域消毒防疫工作,获得学校返家乡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抗疫事迹被今日头条、《山野》杂志等多个媒体报道。



27. 带上老伴回九寨抗“疫”的援藏干部  龙云淑


2019年3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龙云淑踏上了援藏九寨的旅程,她说,“这是临近退休,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2020年125日,作为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的龙云淑,辞别母亲带上老伴,赶回九寨,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虽临近退休,她依然坚守一线,为九寨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实施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全力构建科学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健康扶贫“专业技术”,全力开展精准医疗救治;注重科学推动“管理+模式”,全力提升医院对外形象;建立综合型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成覆盖县域、快速反应的立体急诊急救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医共体网络;带好一支以管理人才为塔尖、专科医师为主体、全科医师为塔基的卫生人才队伍;打造九寨沟县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她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指导、组织、协调工作,鼓舞与关心着身边的职工,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呵护着九寨沟的健康与安宁。



28. “四川最美男护士”  佟乐


佟乐,我校2006级医学院护理专业校友,毕业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现任急诊EICU护理组长,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EMT(四川)援助湖北的护士。


曾被评为四川“最美护士”的佟乐参与过芦山、九寨沟、茂县、卧龙的紧急救援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27日,他告别新婚的妻子和父母,随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29日就投入了工作。工作不仅有治疗、护理病人,还要承担起平时护工的角色,包括给病人烧开水、发盒饭、护理大小便……为了节约防护服,工作时间一延再延,脸上还被口罩、面罩等勒出一道道压痕。佟乐不叫苦,他说工作起来很开心,要把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患者。


(拿出手机扫一扫,请为你心仪的TA投票!)






  2021年03月11日 09:29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