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2014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2020首届年会在我校举行
文:冯丹丹   来源: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为更好地推进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建构,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建设,由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对话·交融·建构:新时代语境下的艺术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至11月14日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举行。



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华,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小军,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院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蓝凡等30余位著名文化艺术领导知名专家出席活动。著名歌唱家、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小骥主持开幕式。



郁钧剑对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界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欢迎。他提到,“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设立的二级学会。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的举办既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各位专家学者智慧交流的碰撞,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能够在本次论坛上畅所欲言,争鸣思辨,为本次论坛带来丰硕的成果。


王廷信代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的朋友们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比较艺术学的学会和学科的诞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步骤,如今的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交叉的时代,也是各个艺术门类、艺术表现形式互鉴的时代,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规模化效应慢慢要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效应。


曹顺庆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祝贺年会召开。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学术研究不比较就容易误入歧途。比较艺术学的核心就是“比较”,是跨国家、跨民族、跨文化的艺术比较,也是跨学科、跨门类、跨视域的比较。同比较文学不一样,比较艺术学还有自己的特殊性,它可以进行跨艺术种类、跨艺术样式、跨艺术体裁的比较。


王小军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云集金秋蓉城,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会。他表示,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发展。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能应运而生,绝非偶然,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的需求,同时也是艺术学自身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既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这门新兴学科的建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的社长张宇清通过视频向会议表达祝贺,并表示,由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和出版社共同创办的《中外艺术研究》正式推向国内外艺术研究和教育界,对此内心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本次会议共分三个分会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围绕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不同视域下的艺术门类及艺术史研究、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研究、跨文化视野下的美育及艺术教育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艺术产业研究等五个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来自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齐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共同见证比较艺术学学术盛会。

  2020年11月14日 00:01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