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595
【网易新闻】5问大运会 看成都如何步步为“营”
文:成都日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来源:网易新闻

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FKP9L4ON0514R9MQ.html?spss=wap_refluxdl_2018&referFrom=&spssid=01f965c52a7c3eceaf09a2ea1e942929&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原文如下:


成都加紧建设大运会比赛场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古蜀文明源远流长,史前时代的巫人“执干戚以舞”,是关于四川体育运动最初的起点。及至当代,成都依旧是运动的先行者。进入21世纪后,成都人健身热情空前高涨,“运动成都”品牌享誉全国,主办、承办的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赛事名城的内涵。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征程中,大运会作为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将在一年后逐梦而来。刚刚过去的8月18日,当一幅幅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重大时间节点的影像串联在一起,照耀古今的凤凰神鸟飞向极具现代科技感的东安湖体育公园,逐渐演变出“365”的字样。万众期待,365天之后,一场充分展现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国际体育盛会,精彩将由成都书写。届时,我们的这座城市将成为世界青年的向往,无数梦想将被机遇和希望照亮。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在办赛营城理念下,成都也有自己要成就的梦想:借国际体育赛事这一重大机遇夯实产业基础,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新时代中国城市的新形象新风采。那么,如何通过一场世界性赛事落实“营城”理想?本报首席观察员及相关专家们通过5个问题,深度观察大运会,为城市成就梦想助力。


1问 你把成都推销给谁?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本报首席观察员詹国枢——


以各国大学为突破:

提升成都在全世界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


“你把成都推销给谁?”当记者说明采访来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当即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早年便与成都结缘,詹国枢一直以来都关注着这座城市。谈及大运会,他表示,“大运会在成都举办,无疑是成都的一次机会。办好一个比赛,提升一座城市,这已为无数案例所证明。作为主办方,当然是希望通过办会,使得城市知名度在世界越响亮越好,城市影响力在全球传播得越广越好。”


不过,在詹国枢看来,此番大运会的“办赛营城”策略,应当防止一个“大”字,力求一个“专”字。他告诉记者,防止“大”——就不要将营销目标人群定得太过宽泛,因为大运会的全球关注度还无法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国际赛事相比,如果营销目标人群定得过大,很可能事倍功半,花了钱而并不讨好。


力求“专”——就要认真分析研判到底哪些人会对大运会感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目标人群进行营销。“我以为,世界各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自然是此番营销的重点,由此延伸开来,这些知名大学所在的城市,比如,哈佛所在的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剑桥所在的剑桥市,牛津所在的牛津市等,都应该相应作为此次营销的重点,派出专门营销队伍,进行重点营销。再由此引申开来,大学生的家长们,对于大运会的兴趣自然也会高于一般百姓,亦可作为营销重点。要想出新的招数,吸引这一部分特定人群。


与此同时,詹国枢建议,可以把大动会作为提高成都旅游知名度的极好机会。要让来参会的大学生们实实在在体会到,成都确实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让他们在不长的比赛期间,充分享受到成都的环境,成都的美食,成都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成都未来无限的希望!让全世界的大学生们通过媒体传播,与参赛选手一样,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此以来,此番通过大运会的举办,成都在世界、在年轻人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必定会大大提高一步。


2问 重大赛事如何影响城市经济?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李霞——


结合城市发展目标:

赢取更多赛事之外的成绩


“一场重大赛事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比如场馆、设备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对城市经济增长、条件改善起到较大作用;赛事举办期间,主要表现为对消费的拉动效应;赛事之后,从产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发展赛事经济,将对城市产生持续影响。”上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然,最重要的是赛事之后如何持续发力,结合城市发展目标,赢取更多赛事之外的成绩。”结合国内外城市“办赛营城”的经验,李霞向记者举例说,全球第一座举办过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际体育赛事名城伦敦,每年大约举办80项大型体育赛事,城市以赛事为媒介,不断培育“体育+”新业态;作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东京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市场消费力,借助赛事成功为城市消费升级提供了推动力。


基于此,李霞建议,成都应该结合“三城三都”建设,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发挥举办国际赛事的持续效应。她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


首先,在大运会之后,成都还要继续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持续突出显示度;其次,除了国际性赛事,成都还应该自主策划一些能够体现城市显示度的活动,比如在电竞等内容产业方面,成都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将单一的赛事承载地同时转变为赛事策划地。第三,她认为,赛事经济同时也是会展与活动经济。“以往的城市经验表明,在此过程中,名人经济往往都是行之有效的。成都可以利用媒体等手段推出一些名人,让他们成为赛事与城市的代言人。”第四,还应该有产品。“发展赛事经济,不应只看重当时的消费效应,还应该被赋予更多内涵。”李霞举例说,NBA、欧冠等知名赛事都有非常丰富的配套产品;迪士尼也会不停地推出新产品,甚至每一部剧也是产品,反映出社会观念、文化的变化。成都发展赛事经济,除了普通的纪念品,还可以推出一些影视文化产品。“从而在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更加有效地拉动消费。”最后,赛事经济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教练员、管理人员、经纪人等的培训。李霞举例说,德国的足球教练培训做得很好,因此产生了许多知名足球教练,欧冠、世界杯的不少足球教练都来自德国。李霞建议说,成都也应该在赛事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上着力。


3问 如何捕捉运动和经济结合的商机?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洪涛——


发挥赛事集聚效应:

把社会关注转化为投资意愿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一直被视为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体现。显然,大运会作为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参与者和关注者众多,具有很强的经济综合拉动效应。那么,成都需要如何捕捉运动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商机?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抓住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链条效应,推动产业不断壮大,促进相关业态快速繁荣。随之则是要刺激和扩大社会消费。毛洪涛认为,要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全社会的体育消费。“与此同时,更要广泛吸引投资,即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集聚效应,充分展示城市的发展机遇、未来前景、宜业环境、宜居品质等,真正把社会关注转变为投资意愿。”


赛事是为城市赋能的绝佳机会,也是城市提升吸引力、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成都大学是以成都城市名命名的大学,又是大运村所在地,积极参与大运村建设和大运会筹办各项工作。”对于以高水平办赛营城引领产业投资增量突破,毛洪涛分析表示,成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宜业宜居宜商宜游,当前又面临着多重发展机遇,办好大运会必须讲好成都发展的故事。“成都大学为大运村运营期间准备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活动,就是希望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和成都的了解。”其次,便是展示环境,展示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大美形象,更要呈现成都优良的营商环境。


再者,就是招才引智。毛洪涛认为,大运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参与者、关注者以青年大学生为主,因而要以大运会为契机,吸引更多全球青年大学生、高技能人才、新职业群体来蓉生活发展。除此之外,便是营造场景。营造并开放城市的机会场景、生产场景、生活场景,实质上是为投资者创造、与投资者共享城市机遇,对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前景光明、环境优越、人才济济、机会多多的成都,一定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产业投资增量突破也指日可待。”


是否有经验可供借鉴?就拿深圳来说,早已尝过国际大赛的“甜头”——2011年,深圳的大运村选址龙岗新城,直接带动了龙岗的跃升,被称为继改革开放后的又一“深圳速度”,其在办大运会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深化的机制创新理念和营商环境改善的理念,对深圳今天的发展仍有巨大促进作用。


4问 如何以新经济“谋赛”与“营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


打造应用场景新“IP”:

全新演绎“大运会”


“场景营城,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更是新经济的生态圈、厚重土壤和发展新逻辑。场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我们要用场景破除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为技术找到商业化应用落点,为产业找到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重点在培育新产业来带动城市发展。从技术视角看,场景是推动创新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是寻求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试验空间;从产业视角看,场景是推动产业爆发的新生态载体;从赛事视角看,场景是办赛营城的升级版‘芯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这样认为。


他注意到,在践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成都着力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在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带动城市消费市场及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城市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水平及文明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发展能力。围绕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以新经济“谋赛”与“营城”,以东安湖、凤凰山、大运村为节点,以“三重五片区”为重点,打造国际化赛事形象景观与新经济契合各种场景,彰显世界赛事名城的新经济魅力。


从国际发展角度分析,杨继瑞认为,承接大型赛事或超大型赛事的地区,如果赛事与新经济相契合,如果谋划得当,举措得力,就可能获得普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此,他认为,成都要抓住这次机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体育赛事”演绎大运会,将新经济嵌入赛事运营流程,深度挖掘,量身打造,全方位提升线上、线下观赛体验,营造智慧赛事的大生态圈;通过联动多方资源,提高赛事安保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水平,助力打造智慧化安全赛事。在线下票务方面,智慧赛事系统能够对各个场次票务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球迷体验度;通过直播分析,智慧赛事系统可以进行包括直播量、线上互动行为、弹幕等多维分析碰撞,从而提高大运会的赛事效益并衍生出赛事新经济业态。


因此,他建议,成都应该尽快发布以“人工智能+体育赛事”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批成都市城市机会清单,或在第三批城市机会清单增加具有中国特色成都特点的“人工智能+体育赛事”专题。成都要聚焦大运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5G+”以及区块链应用等方面,以智慧赛事嵌入到赛事消费场景、流量消费场景、零售消费场景、教育消费场景、旅游消费场景、研学消费场景、营销消费场景,打造“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新“IP”,以“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体育赛事”,大力营造健康运动场景、推广健康休闲方式,更要以网红方式演绎讲好“成都故事”,以“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体育赛事”凸显新经济的爆发和裂变效应,彰显成都厚积千年的人文底蕴和优雅时尚的现代韵味,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5问 如何做好迎宾这道必答题?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汤继强——


“十度”拥抱世界:

抓住机遇提升城市能级


“从历史经验看,借赛事之力,让全世界认识或爱上一座城,提升全球影响力,通常都是有效的。随着明年大运会的到来,迎宾将是成都面临的第一道必答题,来宾即这次世界级盛会的主考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汤继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化课题,也是一次成都与世界的深情相拥、一次与未来的促膝谈心,它或可催生无数新应用场景,也可能为成都开启一扇扇与世界交往的新大门。因此,要抱有“十全十美”之愿望,以“十度”迎宾之道,礼迎天下来客。


以时代的“高度”迎宾,奋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走深做实。


以世界的“宽度”迎宾,大运会的平台或可成为国际间彼此互动、开启交流新篇的实践舞台。以历史的“深度”迎宾,成都历史悠久,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2300多年建城史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以及用这方水土养成的包容大度,是我们迎接世界客人的家底和热诚。


以文化的“厚度”迎宾,汤继强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而成都文化丰富,积淀深厚,大运会是一次向世界展示成都人文风情和文化自信的绝好机会。


以科学的“态度”迎宾。“我们提前谋划,提前部署,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问题系统性地考虑在前面,将成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成果、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成果,运用于大运会迎宾待客的方方面面。”汤继强进一步强调。


以文明的“尺度”迎宾,向世界讲述成都文明的新故事。


以时尚的“风度”迎宾。


以消费的“温度”迎宾,“‘大运会’效应会让成都更加声名远播,吸引五湖四海的宾朋,他们将体会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领略川味美食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消费的韵味,提升现代消费的水准。”汤继强这样说。


以中国的“气度”迎宾。汤继强认为,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腹地,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新高地、形成国际竞争新基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城市。“展现成都风采,就是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海纳百川的中国气度,喜迎嘉宾。”


以未来的“广度”迎宾。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关键时刻,成都勇担国家战略使命,以国家中心城市、泛亚欧国际门户、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拥抱未来,“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引领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和坚强决心。


“以赛事流量撬动投资消费增量,举办国际性赛事的意义,从来都不仅限于体育和赛事本身,从北京奥运会到深圳大运会,体育赛事往往是城市能级跃迁的一大契机。”汤继强这样说道。或许一组数据能够较为直观地作一说明:深圳在大运会当年接待游客8000万余人,全年旅游收入694亿元,广州天河区和深圳湾作为赛事活动的主要举办地,而在大运会后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每年12%以上的增速。在他看来,大运会所带来的影响,首当其冲便是促进城市时尚、体育等消费的提档升级,国际大品牌涌入成都,体育科技、智能穿戴等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进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2020年08月24日 10:58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