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811
【校园春秋】在逆境中奔跑 做最好的自己
文:秋逸   来源:师范学院

初见黄玉蓉,是个满脸明媚,连眼睛里都闪烁着亮光的小女生,笑起来眼睛像弯月牙一般,一开口脆脆甜甜的嗓音,让人心里敞亮。我们漫步在绿意隐隐的校园里,边走边聊,渐渐地走进了她的生活。



1998年8月,黄玉蓉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的一个小乡镇。自幼家贫,人口众多。2岁多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因为年幼时遭受重大疾病,体弱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她,无奈之下,母亲将玉蓉交给了外公外婆抚养。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从8岁起玉蓉便跟着外婆一起洗衣、买菜、做饭,当邻居家的小朋友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已经学会了如何跟菜市场的阿姨讨价还价,帮衬着外公外婆的日常,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公外婆渐渐老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对玉蓉的照料也越来越难。后来母亲再婚生子,随着小弟弟的出生,家中经济越发捉襟见肘,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继父。


继父文化不高,只能农忙时在家做农活,维持全家温饱,农闲时就去城里工地上做些零散工作挣钱补贴家用,艰辛的生活将他的双手打磨的全是老茧。尽管如此,继父却履行着一个父亲该做的所有事。农民出身的继父非常重视玉蓉的学习,并未因家中经济拮据而中断她的学业。“认真读书,不要像我们一样靠苦力赚钱。”继父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用一句最朴实的话反复叮嘱黄玉蓉。望着继父日渐佝偻的背影,一种拼搏的动力在玉蓉心中油然而生,她默默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我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人们常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的吹打。也许正是因为生活的磨砺,让黄玉蓉比同龄人多出了几分拼劲,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她总是比别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从大一到大三每天6点起床,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她已经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背起了英语单词或是教育学中的名词解释;晚上10点回寝室,自习室、图书馆占据了她一多半的时间;周末别人购物或是同学们狂欢聚会的时候,她早已在大街上跟着行人到处发传单、做兼职。在她看来,做兼职不只是获取生活费的方法,更是增加社会阅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在大学期间,她先后担任了校团委志工部部长、师范学院学工办助理,学年综合测评总是在专业里名列前茅, “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这些都是她获得过的荣誉。



除了在学习上全心付出,黄玉蓉也非常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第十一届全国特长生艺术比赛青年组”特等奖、“成都大学第九届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成都大学青年志愿者最美照片”优秀奖、“青马工程结业证”“全国第二届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带领团队参加‘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2018暑期社会实践竞赛”获三等奖,成都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中青网校园通讯站“贫困地区政策性保险宣传推广”项目三等奖……厚厚的一摞获奖证书,见证了她曾经努力走过的每一步足迹。三年来,她还多次参与社区小课堂、暑期支教等志愿活动,在锻炼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历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经济独立的小目标。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玉蓉了解到学院要组织学生参与“九寨沟资助育人”调研活动,她积极参与其中,和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起,关注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受助思源、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并顺利结题,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同时提升了专业技能,获益良多。


除了学习和勤工俭学以外,黄玉蓉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就要永怀感恩之心,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这是她心中一直滋长的信念。或许因为自身的处境和遭遇,一直以来她把这种感恩化作对陌生人、困难者的帮助上,用实际行动去关爱那些残疾、孤寡、贫困的人,用真心真情去温暖他们已渐渐冷漠的心。在忙碌的学习打工之余,玉蓉积极参加进社区慰问孤残老人活动、“食品安全与消防知识进社区”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小区居民“安全、健康、环保”宣讲活动、大梁村义务支教、助残特别活动、成都市第一届马拉松比赛以及众多大型志愿者活动,共累计志愿者时长120多小时。她还利用寒假走访贫困地区,为当地高中生宣传大学助学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帮助更多贫寒学子圆自己的大学梦。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短短两小时的校园“走访”,让这个拥有明媚笑颜的小姑娘在我心里的形象更加真切起来。坐在嘤鸣湖畔,微风拂过我们的脸庞,玉蓉的笑容更加灿烂。她说,在逆境中奔跑,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是对自己和关心相信自己的亲朋师友的最好安慰。在人生这场马拉松赛跑上,她会继续保持乐观自信,坚持到最后。前路还长,祝福玉蓉以及和她有相似经历的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书写自己的美好故事。

  2019年05月06日 00:01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