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1458
《教育导报》头版刊发我校教师魏红翎文章
文:旻旻


3月9日刊出的《教育导报》在头版整版刊发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魏红翎所著文章《春天里,又是一片姹紫嫣红——漫谈女性与教育》,文章在3月8日妇女节之际关照女性教师,关注她们的曾经、当下与未来,从女性在教育行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出百年来女性地位的提升线路图;详解女性教师面临职业与家庭的冲突,建设性地提出解困之法,并提出终身学习是女教师成长的唯一道路,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关心、体谅、爱护、尊重女性教师,更加促进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导报》官方微信3月8日头条全文推送。



原文如下:


春天里,又是一片姹紫嫣红

——漫谈女性与教育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魏红翎


◆女性在教育行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在丈夫出走后只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她觉得这是非常可耻的,因为,对女人而言,结婚才是她们最体面的归宿。一百多年前的想法,今天看来,确实恍若隔世。


毫无疑问,对全世界女性而言,这一百年的意义非同寻常。早期女权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曾创办一份妇女报纸,命名为《平等》,真可谓一言千金,道出了女权运动的实质。而这“平等”的第一步就是追求经济平等,同工同酬,也就是要解决“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我们回顾那个时代,就会发现,实际上,当知识女性进入社会后,给她们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往往成为她们能够获得的最主要的一份职业,这一点可以从小说中大体感受到,如张爱玲《多少恨》中的虞家茵、《围城》中的孙柔嘉等等。1930年的一份报纸《妇女共鸣》中仍然认为:“女子现时职业,舍教育界外,只党政机关有少数容纳之机会,其余各种事业,虽未加有女禁,特以习惯相沿,不使女子养成参加之能力,因而名为开放,而女子无是项知识与能力,依旧虚有其名而已。”这确实是一种不乏无奈的现实。


但从积极方面看,似乎也可以认为,教育行业是知识女性走出家庭以后最先进入的领地,她们跻身其中,既打破了校园中清一色男性的单调,同时又为女性的独立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发展至今,女性在这个领域的蔚为大观,自不待言。且不论那些宏观数据,仅以切身感受而言,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女老师的人数往往都占大多数,即便是大学,女老师人数也不可小觑。这一方面自然是可喜的,体现了女性在教育行业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百年来女性地位的提升。然而,在可喜的背后,也有一些忧虑。已经有人感叹,幼儿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少了阳刚气,多有“娘娘腔”,他们呼吁基础教育多一些男老师。


不过,仅靠呼唤,功效甚微,今天的师范院校、专业中男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网上看见一份2018年全国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女生比例最高的前10所学校中,师范院校占据4席,排在第一位的成都师范学院女生比例高达83%。为什么读师范的男生少,学校中男老师少?除了女性更温和、耐心、更有亲和力等等性格因素之外,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教师的薪酬、待遇、发展前景这些恐怕才是学生选择职业走向时更多的考虑。10年前,一本《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走红家长圈,大家发现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竟然就是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其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国家总统和大学教授。这其中的原因还真不是“情怀”二字可以简单概括的。


当我们今天欣喜于女教师顶起了大半边天,忧虑于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时,站在国家、社会和未来的立场上,在教师的多元化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期待以及努力。


◆职业与家庭的平衡

并非女教师独有的问题


在《2018全国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提供的调查表上还涉及一个大问题,就是职业与家庭生活如何平衡。实际上,这也并非教师行业所独有的,应该说,当职业女性出现后,这就成为她们最纠结、最烦恼的事情。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舆论就这一问题开展过多次热烈讨论。1935年,《妇女旬刊》连续7期在首页刊登郁达夫等人关于《中国妇女应上哪儿跑:离开家庭,去找职业?丢掉职业,回到家庭》的文章。1937年,《现世界》第10期、第12期刊登了14篇文章,集中讨论“已婚女性应否从事职业”。1939年,《职业与修养》第8期又刊登“女子出嫁与职业问题”组稿,《职业生活》则组织了“已婚妇女职业问题座谈”,《益友》也组织了“妇女与职业”的集体讨论,《天下事》组织了“已婚妇女的职业问题讨论”。这一时期围绕“女性职业与婚姻”这个主题,对于诸如“妇女就应当做贤妻良母吗?”“结婚是妇女的职业吗?”“结婚是罪恶的吗?”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即便到今天,它依然是女性问题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的难解。


这其中,女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情况更为突出。一位中学女教师说,她早上7:30就要到教室,白天上课后就改作业,晚上守自习到9:00。每天早上上班,小孩还没有醒,晚上回去孩子已经睡觉了。高校教师虽然时间相对自由一点,但是,学校实施的考核聘任制度,也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女博士忙于教学、科研,无暇谈婚论嫁,即便结了婚,生孩子的事情也一拖再拖,她们对于旁人的羡慕,往往有一肚子苦水:高校老师不坐班,那是因为我们不下班!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很多老师还必须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她们不得不在工作、家庭之间走跷跷板,顾此失彼的情况也就难免了。可以预见,只要这些客观条件没有改善,问题将一直持续下去。


当然,难解并不等于无解。这道难题的破解,也许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得以缓和女教师的负担:


一方面,给老师减负。我们常常听到给学生减负,可却忽略了与之相对应的老师的负担,而这实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能不能少一点检查、考评、会议……让老师愉快工作,而不是疲于应付?据统计,中国教师中82.2%感到工作压力很大,而芬兰老师80%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感觉幸福,有很大成就感。他们认为上课时间短、休闲活动多,教学自主性强等正是幸福感的来源。这也提醒我们,一直以来迷信的“更苦、更累、更多”的高强度教育工作理念是否也到了可以升级换代的时候。用轻松愉快的工作,来获取较好的效果,是不是应成为今后教育工作追求的方向?


另一方面,家庭事务社会化。这一点现在已经有所实现,比如钟点工、清洁公司的出现,但总体而言,服务的水平还偏低,如果这方面能够改善,将一部分家务交由他们来处理,当然也可以减少一点职业女性的后顾之忧。


◆终身学习

是女教师成长的唯一道路


最后,谈谈女老师的职业期待与发展。应该说,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除了很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外,自我的期待与努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从一名刚刚踏出校门的女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和结果。


读大学时,曾经有一位老师望着我们,不无忧虑地说:“你们中有多少人,毕业后,还会读书啊?”他所说的书是指教材、教辅以外的书。许多年过去,真的不幸被他言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从业者需要终身学习。然而,以我的观察,真正能做到者确实不多。当然,可以为这样的结果找一万个理由,比如收入待遇低、家庭负担多,等等,但是,孔子曾说:“不怨天,不尤人!”空洞的抱怨是最容易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百年前芝加哥街头女性打出的“男女平等”旗帜时,展望下一个百年,女性能否为争取更广泛的平等而斗争,其源泉也许正在于女性对自己的期望与努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相信也只有从繁重的工作、家务中解脱出来的女性,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考虑自己的职业走向,去不断充电、提升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拥有较好的待遇,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由此培育更优秀的学生,教师行业也由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加入,从而促进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今天很多行业都迫切感受到,过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已经捉襟见肘,必须升级换代了,那么,我们的教育行业有没有这种紧迫感呢?有没有对过去教育方式、路径的反思呢?


春天来了,又将是一片姹紫嫣红,女性也迎来了属于她们的节日。在由衷地为不让须眉的巾帼撑起我国教育的大半边天而骄傲的同时,也由衷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关心、体谅、爱护、尊重她们,倾听她们的声音,为她们排忧解难,让她们的笑容更灿烂!


原文链接:http://jydb.scedumedia.com/

  2019年03月11日 11:48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