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2893
【40周年校庆】校长王清远在建校40周年总结暨高水平建设推进大会上作报告
  来源:新闻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四秩芳华,成人成己。昨天,我们正式接到教育部同意成都学院恢复更名成都大学的通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追忆学校建校40年历史,共话高水平大学未来发展,庆祝学校建校40周年华诞。在此,谨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全球各地的成大人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40年前的 12月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0天,成都大学正式挂牌成立。40年风云激荡,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地处西南中心城市的成都大学,栉风沐雨走过了40载光阴,在辗转迁徙中燃烧激情,在起起落落中寻路追梦,在育人大成中实现价值。40年风雨成就了今日成大,40年奋斗奠基了成大未来。


40载筚路蓝缕,成大人始终求真务实、自强不息。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华夏大地涌动,在国家政治经济变革初发、百废待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严重匮缺的背景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定决策和全力推进下,成都大学在巴蜀大地上开始了依靠地方力量兴办大学的开拓性尝试。在成都城南賞门街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来自当时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幼师、成都师范学校、锦江中学五位负责人受命组成筹备组,在一无师资、二无设施、三无经验,四不能走传统大学老路的条件下白手起家,艰难创办一所地方大学。


40年来,成都大学经历了从本科到专科再到本科的发展历程,学校校名经历了从成都大学到成都学院再到成都大学的历史变迁,1979年,成都师范高师班并入;1991年,都江教育学院并入;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卫生学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2010年,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并入。2013年,四川省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并入。年轻的成都大学继承百年医院的光荣传统,沿袭百年师范教育的精神与梦想,汇入甲子川抗的智慧与力量,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今天的成都大学,已成为有2万余名本科学生,900余名专科生、900余名硕士生,500余名留学生,1200余名专任教师、58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类别)学位点,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大学,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40载上下求索,成大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0年前,成都大学“为成都培养具有实用性质的人才”而诞生,四校合并后的“新成都大学”,鲜明唱响 “姓成都,名大学”,努力办好“城市型综合大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 “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要求,学校确立了“十年跨越三步走”的宏伟蓝图,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坚定服务行业、产业发展,建设生物医药、动漫与文化创意、智慧制造与城市建设及城乡教育四大学科群,在医用机器人、药学、食品与现代农业、动漫与文创、旅游会展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川抗所与全国20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农业精深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领域,指导20余家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学校构建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与市体育局、教育局共建足球学院;探索实体学院+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新华三集团共建IT学院;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成都有机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助力天府文化的阐释与传播,建设天府文化研究院;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为成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合作新平台。牵头成立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助推成都对外交往中心建设。《中国教育报》以《产教融合牵引地方高校发展》为题,报道了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取向,积极投身服务成都发展的经验。


目前,学校与成都市10多个产业和30多个政府机构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学校毕业生有70%在成都就业创业,成都市公立幼儿园80%的园长和小学60%的校长毕业于我校。服务城市发展,成为成都大学的不懈追求与价值取向,成为我们珍贵的光荣与梦想。


40载改革创新,成大人始终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建校初期,学生走读、老师走教的办学特色引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关注。40年来,从2001年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到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2010年学校成为川内第二所建有海外孔子学院的高校,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高校。近年来,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深化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融合、三大战略”的改革发展之路,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校城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城市型大学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成就学校在一系列核心办学指标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3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五年间从54名增加到900余名,一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点从1个增加到9个。近两届,我校5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学校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一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20项,列在川高校前10位,国家社科基金列在川高校前6位。2016年,我校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2017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首次进入国际自然指数榜单,列全国高校187位,在川高校前6位。


40年办学,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建设起来的成都大学,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铿锵脚步,在改革中寻找升级,在创新中寻求力量成为学校办学治校的鲜明特色。推动学校站上更高平台,承担更多责任,创造更大价值!


40载春华秋实,成大人始终昂扬向上、弦歌不辍, 40年前,学校的创建者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的豪情壮志,演绎了成大发展史上的不朽传奇。新时期,我们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精神,怀揣教育兴国的梦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0年来,白敦仁、钟树梁、谢宇衡等老教育工作者,以德感人,以才教人、以诚待人,树立了成大师者的典型形象。新的时期,阿达•尤纳斯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樊代明等5位院士,10余位国家级人才,40余位省部级人才,60余位特聘研究员、30余位高端外专,成为学子最亲近的“师者”。40年,从1981年学校足球队、排球队代表四川分获全国亚军和第五名,到近几年健身健美队、武术队代表中国4次赢得亚锦赛冠军;40年,从这里走出过教育家、实业家、国家杰青,近几年,学校培养出了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获得者张钦,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泽英、岑倩,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秦树等优秀学子,成为新时期新青年的典型代表。学校在2018年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列全国高校115名,近三年平均上升100位。我们培养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无声地凝聚起一支坚韧的力量,成为国家特别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和这所学校的骄傲。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40岁的成大,风华正茂,青春飞扬,过去的40年,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能力明显提高。这一系列的发展成绩是历代成大人担负历史责任,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借今天的机会,我要代表学校,感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感谢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老领导,老同志,你们为成大的发展殚精竭虑,牵挂一生;感谢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你们是成大之所以为成大的力量与依靠,感谢遍布全球的15万余名成大校友,你们曾用青春和热情装扮了这所学校,并将她的精神与气质传扬;感谢关心支持成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成大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和责任,自己的使命和期望。我们将以建校40周年为起点,奋发有为、再接再厉,将我们共同的成都大学建设成为所有人认可和尊敬的高校!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学校建校40周年,是致敬历史的纪念,更是再启征程的出发。恢复更名成都大学,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大学的未来40年、8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将顺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高等教育革故鼎新、城市发展进入新的能级的历史潮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继续坚守培养地方应用人才的初心,坚守改革创新的传统,进一步探索和凝练“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内涵,以改革实现常新,以质量行稳致远,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发挥“综合”院校优势,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服务需求,建设四大学科群、十五个学科学院和五大产业学院,围绕成都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学科专业融合创新,深化专业建设。强化“三全”育人,充分挖掘并发挥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倡导“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追求,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将更加注重加大学校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稳定高端的外籍专家专兼职队伍,优化中青年教师汇聚、培养、成长的制度和文化环境。打造以学术领军人才为牵引,学术与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人才为支撑的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素质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成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智库。


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造机制。我们将坚持面向重大需求,学术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驱动为使命,以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为重点,强化与知名企业特别是落地成都企业的深度合作,建设生物医药、食品农业、艺术与文创、智慧制造等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用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


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将大力拓展与成都国际友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着力打造一批中外合作品牌项目,搭建中外师生学习交流、学术合作、文化体验新平台。提升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的规模与质量,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海外交流访学项目,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进一步聚集海内外高校力量服务成都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文化。我们将深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流大学文化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学习国内外一流高校办学理念,形成成大风格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和城市等文脉资源的作用,深化拓展天府文化研究领域,服务天府文化创造性传播;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加大文化品牌打造。建设开放校园,将学校建设成为成都文化的地标。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来宾们,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今天的成都大学,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远大理想,我们将牢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神圣使命,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型综合大学,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和窗口大学!


成大,必将大成!


谢谢大家!

  2018年12月08日 17:47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