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559
【成都日报】郁钧剑:学院将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原文链接: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1711/20/c5094.html



原文如下:


“我走后的成都天空还在下雨吗?杜甫草堂又添新绿了吗?春熙路上的花伞,最美的是哪一把?蓦然回首望江楼下,一树盛开的芙蓉花……”10多年前,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把这首《我走后的成都还在下雨吗》唱红全国。昨日上午,蓉城又是细雨纷飞,郁钧剑以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任院长身份,把国内顶级阵容的“导师团”带到成都创业。接受专访时,郁钧剑院长激动地表示:“要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人才,助力成都打造西部文创中心、音乐之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缘起

天时地利人和学院落户成都


对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成立,郁钧剑称之为“天时地利人和”。郁钧剑透露,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中国西部总部,一直有意成立一所艺术学院,前总政歌舞团团长、《我爱你中国》词作者瞿琮,推荐自己来做院长;“随后,我们先后到云南、广西、四川等多地考察,最后不约而同地觉得学院设在成都最好。我很喜欢成都,也唱过成都,《我走后的成都还在下雨吗》里很多词也是我写的,我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想法恰好与成都市不谋而合: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力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于是,我们与成都大学强强联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由此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学术顾问和特聘教授阵容之强大,可以说是全国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做到。大家都愿意来,证明了成都吸引力非凡。成都是大家都喜欢的地方,有号召力,有吸引力。大家说,成都是个好地方,愿意跟着我来创业!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成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规划

培养现代化国际化艺术人才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成立,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培育艺术人才的新起点。郁钧剑透露,学院未来的规划是“三院一部”——包括音乐与舞蹈学院,影视与动漫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和负责东盟国家国际学生交流的国际部。郁钧剑还介绍了学院“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他说:“我们有三个原则,首先是传承,成都大学本身有艺术学院,有164名老师,学生2600多名,有着良好的教学基础,师资力量不可忽略。我们开创新局面,要在不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层面上进行;其次,重提升,办好学校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知名度,而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80多位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大家都说,一定到学校来给大家讲课;第三,我们要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人才,助力成都打造西部文创中心、音乐之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提升

名家云集艺术资源汇聚成都


关于如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体现教学成果,郁钧剑已经有了很多周密考虑。他说:“比如歌唱方面,我们特聘教授中有吕继宏、刘和刚,完全可以在成都打造中国第一家也是独一无二的民族声乐男高音基地。在女中音方面,我们有关牧村、江丽娜,完全可以为全国培养最顶尖的女中音人才,帮助她们走向世界。再比如,我们有中国最好的舞台美术设计师沙晓岚,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都是他做的,他在成都开办国内第一个舞台美术班会吸引多少学生呢?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想和我们合作,像为‘唐老鸭’配音家喻户晓的李扬,现在是长安动漫产业集团董事长,他就想和我们开设动漫配音专业,东方歌舞团也主动提出合作。”蓝图宏伟,郁钧剑却强调脚踏实地,务实创新,“事在人为,敢想敢做。”他特别引用在成都文殊院里看到的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句话自勉与共勉——做事以尽心为成功。


记者 王李科 胡清 赵子君 李雪艳 卫昕  胡大田 吕甲


  2017年11月20日 09:42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