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665
【成都商报】陈晓光加盟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来自温江

原文链接:http://yym.zhongsou.com/Cloudshare/index?userid=1007957005&keyword=&srpId=&pfAppName=com.chengdushangbao&url=http%3A%2F%2Fydy.zhongsou.com%2FWebApi%2Fcustom_detail%3FmongoId%3D5a11430bb38524bfb69271a8-1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原文如下: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被人们传唱,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著名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陈晓光之手。这次,陈晓光担任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今天举办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立大会上,殷秀梅、张也、李丹阳等歌唱家现场演唱了这首歌,赢得阵阵掌声。在接受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陈晓光透露,当初创作这首歌时,温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说起成都,陈晓光十分熟悉,他曾多次来成都参加活动。今年10月,陈晓光还曾到成都参加“经典艺术名家讲坛”活动。陈晓光直言,每次来成都都会感到它的巨大变化,此次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落户成都,让他感到十分高兴,他也欣然担任了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说:“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落户成都,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成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创办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不仅符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文化传承。这里有无限可能,我们要薪火相传,尽心尽力,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现代化的国际化艺术人才!”


作为著名词作家,陈晓光曾创作了《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竹林小院我的家》《江山》《曙色》《踏歌起舞》等大量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优秀经典作品。而这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由他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自20世纪80年代创作至今,这首歌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和传唱。陈晓光透露了创作这首歌的动机,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来到四川的农村生活,“当时四川的农村土地改革走在全国前面,我在成都、眉山、乐山等地走了许多地方,最后来到温江。我发现这里农村村舍很有特点,非常有意思,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都是竹林簇拥的农家小院,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美。我就写了《竹林小院我的家》,‘娃娃门前骑竹马,老人院里泡竹茶’。在这里我亲眼看到农民生活变好了,就写了《好年头》,’这年头老汉的杯中有了酒,这年头娃娃的嘴上有了油”……这些歌都是我因为成都而创作的。”


待的时间久了,陈晓光深深喜欢上了成都这片土地,在成都温江等地,陈晓光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这也成为后来他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灵感源泉,“当我看到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后,最深的感觉是两个字:希望。这片田野有希望了!在中国的田野上,希望在萌发!”他激动地创作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词后也非常激动,只用了一天就顺利完成了谱曲。这首歌的创作只用了两天时间,其速度之快,确实令人难以想象,而这种“厚积薄发”,则凝聚了艺术家多年对农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这首歌一唱成名,红透大江南北,唱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个时代的心声。


关于将来的创作,陈晓光表示,有机会将继续创作和成都有关的歌曲,不久前,他曾为成都的黄龙溪古镇创作了一首具有浓郁四川韵味的《古镇新歌》。关于对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期许,陈晓光表示:“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来任教,我相信会有很多优秀人才走出来的,谁会是下一个全国知名的艺术家都说不准,带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专家明星成员访谈:↓↓↓↓


中共十四大代表、原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晓棠:

我有一段时间没来成都了,成都我比较熟悉,真的变化很大。我之前有来成都拍过电影,是1982年在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翔》,今天的活动蛮有意义的,而且今天来的人特别多,机会难得。四川包括重庆跟我的渊源很深,我从小就是在这成长起来的,一个人的一生,从3岁到12岁是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而我的少年都是在这度过的,在这儿念过小学和中学,所以成都培养了我的人格、情操,培养我的爱国情怀,四川对我有着至深的影响,对于四川的食物我还是非常习惯适应的,从小就是在这长大的,对于川菜我是都比较喜欢的。


音乐理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次炤: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院校,是成都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成都成立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这也是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的时代使命。成都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通过文化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现在的成都高等艺术院校聚集,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国际对接,特色突出,更为吸引国际人才增加了优势。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彭吉象:

我也是成都人,能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做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今后可能比较长的时间在成都,我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我们今后可能会面向更多的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把中国的艺术推向世界。成都正在打造文创产业,我觉得文创事业最需要的是人才,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好适应了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有远见。我的家乡成都发现了3000年左右的金沙遗址,4000年左右的三星堆,还有正在挖掘的5000年左右的宝墩文化遗址,表明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巴蜀文化,把我们的天府文化推广到世界,而且我们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是肩负着这样的功能,我们培训外国的留学生就是要让他们传播我们的天府文化,同时也要让中国的学生到海外传播我们的天府文化。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导演胡玫:

将随时到达成都参加教育活动,成都环境非常好,将来一定会来成都拍戏。我执导的全新电影版《红楼梦》已经启动,电影海选报名中就有不少来自成都的演员。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批客座教授、著名歌唱家李丹阳:

成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们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艺术文化在全国都是走在前沿的,现在正在打造的音乐之都,是一个全新的计划目标,我希望自己对家乡能融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担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由衷的祝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办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学院,我也希望能够吸取全国乃至世界的友人来到这里,学习四川的文化艺术和中国的文化,通过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这个桥梁纽带,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这是一件让我们欢欣鼓舞的事情,我真的为家乡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开端感到骄傲。我希望每个参与到这个学院的老师、客座教授、嘉宾们,能尽心尽责的为我的家乡建设尽职尽责。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首批客座教授、著名演员刘劲:

我是四川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大平台,这座学院将来会是一座综合艺术学院,有各种门类,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动漫等,我作为电影演员,希望能在这个学院里可以把自己多年来对表演的积累经验传递给学生们,我们不是说就来讲讲大课,我们是要认真上课的,会把自己的实战经验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我对这个学院是充满信心,我也对自己将来的转身充满信心。



记者 张世豪 王红强 实习生 陈阳春



  2017年11月19日 18:24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