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1105
【校园春秋】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学生全媒体记录精准扶贫


暑假期间,成都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队12名成员前往成都大学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点——简阳市十里坝街办石家村,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产出近4000字的成都大学对口帮扶石家村通讯稿、H5、10分钟全纪录等成果,全媒体讲述在国家扶贫攻坚下,精准扶贫的成大故事。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按照省市委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成都市委决定由成都大学定点帮扶石家村。随后,成都大学陆续在石家村开展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金秋助学、结对帮扶等对口帮扶工作。为记录精准扶贫基层故事,管窥精准扶贫成效,服务队走访各家各户,深入挖掘石家村留守儿童、教育、产业、交通发展等问题,全面呈现精准扶贫在石家村的故事。


石家村位于简阳市十里坝街道东南部,距简阳市市区14公里,紧邻石板凳镇、新市镇、江源镇,被4个街道(镇)“夹”在中间,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孤岛”。全村以低坡、平坝、浅丘地貌为主,耕地面积少、零星分散,质量差、产出低,加之基础设施陈旧滞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条件差,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自主脱贫 石家村在路上


下午6点,村民李云海的龙虾养殖场里,工人正热闹收网,一只只肥壮的小龙虾随网出水。这个夏天,它们将由此出村入市,端上万千“饕客”的餐桌,为李云海带来期盼已久的收益。为李云海带来致富希望的是一是政府,二是银行。


交通不便严重限制了石家村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石家村成为简阳市仅有的几个没有通水泥路的村落,村民出行全靠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老一辈人修的土路。


2016年8月,经过成都大学和相关联系部门进村入户的反复调研,迅速确定了帮扶的“第一目标”——打通水泥路。成华区交通局和跳蹬河街道办前来“对症下药”,为村上规划了6.9公里水泥路。


2016年12月21日,一期投资190万元的宽5.5米,长2.1公里道路正式建成通车,村子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水泥路。

2017年7月,当校园记者走进石家村,耳边充盈着工程车的轰鸣,眼前铲车来来去去平整路面,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按计划,其余4.8公里的道路,宽3.5米长7.3公里的社道都将在2017年年内全部完成。


就像最关键的一枚棋子落下,有了路,八方财路也接踵而来,一盘棋局被下活了。看到了村庄前所未有的的变迁和致富的希望,彼时在外务工的李云海琢磨着回乡创业。



在村两委的协调下,李云海流转了村里30亩撂荒的水田,结束了村上从来没有流转过一分土地的历史;他聘请本村村民到养殖场工作,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在镇农技站的技术指导下,他首期投进2000斤虾苗,总共投入30多万,终于把龙虾养殖场做起来了。


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扶持下,李云海有着更“宏大”的事业规划:流转100亩的土地,把小龙虾养殖场打造成为集休闲、旅游、度假为体的生态农庄。“要致富先修路,有了路,村里的产品可以运出去,游客也能进得来,那时村里更多的乡邻可以就近就业了。”


村子确立了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五民居的脱贫主线,而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由成都大学牵头,简阳市规划局请来西南交大的专家团队为村上编制了全村发展规划,将发展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产业园区规划,简阳市政协因地制宜,帮助村上引进羊肚菌、柑橘、草莓等产业项目;成都大学还指导村上以现代经营的模式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为村上提供产业和经营培训,并将农产品对接到成都大学的后勤服务中心,石家村产业发展热火朝天。

结对帮扶 帮扶到点上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通过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精确识别贫困户。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28人。成都大学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


贫困户雷万丰一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房前屋后跑着的羊群,最困扰他的则是羊的销售问题。


简阳羊肉汤闻名全国,是简阳的一块金字招牌,羊肉的市场需求量大,但对于雷万丰这样的散养户来说,养殖规模小,信息闭塞,难以与市场对接。他说,“以前卖羊只能等着羊贩子进村收购,或者自己用三轮车载出村去卖,以前路况不好,往往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羊没卖不掉,只能自己杀羊,街边支个摊卖羊肉,一年到头,收益与成本相差无几”。


了解到雷万丰的实际需求,6月,成大后勤处党组织负责人与雷万丰结成对子,一对一定点帮扶。成都大学后勤处与石家村20户困难村户签订协议,对接石家村贫困户农副产品进校销售的问题,这意味着以后在成大就能吃到雷万丰羊的跑山羊’了。


销路不愁了,雷万丰计划再新建两间房,把养羊规模扩大一倍,并把责任地全部用来种植羊草料。“村里修通了公路,我还可以借助‘简阳羊肉汤’的品牌将我的羊销往各大羊肉市场。


要实现农民稳步增收,石家村还依托成都大学对口单位,建立“高校+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带动模式,培育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规划蔬菜种植、采摘体验基地,形成简阳市近郊体验,休闲旅游乡村,拓宽增收渠道。


此外,成都大学正谋划组织美术与影视学院学生到石家村,进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新村;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技术人才到村指导农业种植栽培技术;医护学院定期送药下乡,协助村卫生室的建成,让石家村早日实现两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三‘通’(通水、通电、通气)、四‘有’(有水泥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网络),到2017年底,实现全村人均收入11000元以上,9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到2018年,成功“脱帽”。


教育扶贫在路上


来到石家村小学,目力所及,眼前的景象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村小。


石家村小学共设小学1至4年级,共有小学生44名,其中小学一年级在校学生5名,二年级9名。全校总共3名教师,这3位老师共同完成4个年级的近20门科目的教学。59岁的校长黄厚成已在石家村小学工作20多年,他说:“因为外出务工潮,很多孩子随父母到镇上或就业地随迁就读,现在在校的学生大都因为家庭条件不被允许,留由爷爷奶奶照顾,就近入学。石家村小学80%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今年3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由学院党委书记肖红带队的6人小组赴石家村实地调研,采集基础数据,明确石家村小学的需求,制定精准帮扶活动方案,着力改善和提高石家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


4月11日,首批师范学院师生志愿队启程前往石家村小学进行教育帮扶活动。第一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制作手工作品装点校园、开展科学文化类活动、上体育、美术、音乐课,让孩子们在接触和体验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感受文化熏陶、学到生活中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师范学院与石家村小学达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议:将以成都大学自身优秀师资和学生志愿者队伍持续支持石家村小学的建设,定期派出专家和学生到石家村小学开公共课,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提升、幼儿的心理测评、留守儿童课题研究、选派大四学生顶岗实习,石家村老师到校免费培训、进修等方面着手,为石家村小学提供最急切的帮助。


成都大学还组织了金秋助学活动,为石家村小学赠书赠物。石家村考入成大的学生,成都大学还将提供助学金和相关帮扶措施,为乡村孩子点亮梦想的灯。


“自从老师们来了以后,我们有了篮球、乒乓球可以玩。学校还多了图书室,也多了很多课外书籍。”小学二年级的肖甜说,当服务队的记者们问肖甜还需要什么帮助,她说:“哥哥姐姐不需要给我们带什么来,只希望哥哥姐姐能经常来看看我们。”


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质朴和呼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石家村定点帮扶是成大精准扶贫的一隅,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为着这一目标,成大人在行动!


(文/旻旻 李燕霞 徐竞瑜 图/刘安春 陆曼曼 )



  2017年09月15日 15:55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