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318
【中青在线】杜孙聪:五月,他义无反顾与西藏签了八年支教和约
文:中青在线   来源:学生处

2017年5月4日,中青在线以《五月,他义无反顾与西藏签了八年支教和约》为题报道了我校学生党员杜孙聪。文中这样写道,“他叫杜孙聪,成都大学2016级毕业生。2016年毕业季,他忙着毕业。接下来的三月,他忙着与成都的盛夏分别。他放弃私立学校诱人的高薪,挥别成都平原温润的气候。只身一人,背起行囊,选择到那一片洁白的圣地——西藏,支教八年。”


原文链接:http://news.cyol.com/co/2017-05/04/content_16028135.htm


原文如下:




“让志愿服务活动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



杜孙聪是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2级2班学生,中共党员,乐山人,外国语学院青协副部长。


刚进校,他就加入了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段经历让他对志愿者的理解更加真实深刻。“在真正成为一名志愿者之前,我对志愿者的定义仅仅局限于盛大赛事现场或者抗震救灾前线的热血青年们。当我收到协会面试成功的通知时,心中早已做好了随时奔赴第一线的准备。实际上,作为院校志愿者,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区。”“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就不应该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三六九等,无论哪种类型的活动所追求的宗旨都是‘奉献、互助、友爱、进步’”。正因为这份喜爱与执着,大学四年里,他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大梁小学和滨西少年宫孩子们的欢笑声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南山养老院和城东康疗院老人们慈祥的笑容,老师、同学、外国友人的肯定与赞赏都深深地印刻在记忆中。“我也希望自己的这种坚持能感染到周围更多的人,让志愿服务活动变成我们的一种习惯。”


“梦想,没有埋在珠穆朗玛峰的陈年积雪下面”


大四,面临择业时他也曾有许多别的选择,有过许多想法,比如考研,去高薪的私立学校,想过做生意、想要挣大钱,或者去培训机构当老师,但最终,萦绕于怀的“西藏情结”超越了现实中功利的种种考虑,他义无反顾的克服重重困难踏上了长达八年的西藏日喀则支教之路。


谈到“为何想到西藏区教书”。他回忆到:这种想法很早就有了。我爷爷是一名军人,曾经在西藏服役8年。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心中也产生了一种“西藏情节”,选择英语专业的初衷也是因为毕业想去西藏教书。高中班主任说曾对我说:“等你经过大学四年与深入了解了这个社会,你再有这种想法我就真的佩服你。”曾经一度他想过做生意,想挣大钱,或者给学生补课挣高工资,去西藏教书的梦想一度被埋在珠穆朗玛峰的陈年积雪下面。很庆幸,考研结束到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实习,实习期间办公室的领导老师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到西藏教书的梦想再次苏醒。


认定了目标便全力以赴。他四处搜集西藏教师引进的信息,投了接近十份简历。第一次面试坐了两小时车,结果扑了个空。第二三四五…次收到面试通知发现那些招聘信息都是骗子用来骗取报名费的手段。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依然奔波着梦想的道路上,因为努力的日子,连空气都是香甜的。后来,杜孙聪成功通过了日喀则市人才引进的面试,一签就是八年。朋友听了八年的任务,便直言不讳,说他傻,签约这么久。他笑而不答,在2016年9月踏上了3500公里的路程,43个小时的火车、两个小时的飞机,他奔向4000米的海拔,20度的昼夜温差的西藏之路。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珠峰”


9月,他抵达西藏海拔4950米日喀则市定日县藏普村,16年11月-2月,17年8月至18年2月,在日喀则市定日县藏普村进行驻村工作。那里离珠峰只有几十公里,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珠峰,他主要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寒暑假期间帮助当地的小孩子辅导功课。其他时间,他则在日喀则第二中学教书,带两个班的英语课。


西藏与成都、乐山的气候和条件是天壤之别,尽管已经有很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难免有不适应。9月19日,他到了学校,“学校安排的宿舍,三个人一间,真准备自己去买床架子。没有水,没有厕所,没有网络!嗯,我是来吃苦的“。想要洗澡要在没有路灯的夜晚走半个多小时,到一个有热水的学校去洗澡,”担心洗澡回来太晚进不了校门“。“这里的河都结冰了,喝水要先把冰面凿开。跟想象的不太一样,还以为雪有半腿深呢,其实这边超级干燥,基本不下雪,就是太冷了”


寒假,村支书安排他给孩子们补习,补习的地方没有桌椅,孩子们席地而坐,当他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种种的不适都烟消云散了,他开始打起精神,认真的给孩子们补习,第一年的春节,他没有回家。


现在,杜孙聪在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教两个班的英语。每个班50个学生,都是藏族学生,英语对于这边的学生来说特别难,所以老师都要想尽办法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他们。


对孩子的爱让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爱这个地方,爱这个学生,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努力的学习和温暖的回报是他选择坚守梦想的最好回报。他把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感触在微信中传达,微信中不见高原的不适,而是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十月第一次赛课,学生基础不好,因为有十多个老师听,学生怕他第二天上课效果不好老师尴尬,当晚很早就到教室学习。有个学生主动对他说:“老师,明天你第一个抽我起来回答问题哈”。要知道这个学生中考英语只考了14分。“下午在办公室外面又碰到他,吞吞吐吐问我宿舍在哪里,我犹豫了一下才告诉他,问他为啥要问我宿舍位置,他说他想找我学英语。”


10月12日,他发了一则微信,“现在外面只有几度,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学生在背书,感动。刚刚一个学生戴了有手电筒的帽子像煤矿工人一样在那里看书,电筒不小心晃到我了,还给我道歉”。


11月22日,当他走进教室,学生们就唱起了歌,还给他献上了哈达,希望洁白的哈达可以保佑他一生平安,英语课代表给他送上一条围巾,说天冷了让他多穿衣服,不要感冒。


有一天下午,他的衣服晾在楼上,忘了,学生在楼上冲他说“老师,该收衣服了”。冲上去正准备收时,学生绽满笑容给他骄傲的说:”老师,我已经帮你把衣服收下啦了。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小温暖还有很多很多。


“满载车船,我可以当心仓马龙的富人”


问及杜孙聪往后的打算,他说:“一提到西藏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缺氧、贫穷、与世隔绝,仿佛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苦行僧。西藏的气候条件确实恶劣,物质生活跟内地也相差甚远,但通过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住地想在继续这里工作,生活。对成都的孩子而言,学英语是件很日常的事。但对于我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有我。我希望自己能让他们看到更多外面世界的风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只希望有一天我顶着一脸高原红回来,我爱的人们也依然爱我。满载车船,我可以当心仓马龙的富人”。在喜马拉雅山的积雪下,梦想正在坚定地默默的绽放。



 

(寒假补习班,没有桌椅的学生和老师席地而坐,认真的学习)


 

(学生为自己心爱的老师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祝愿他一生平安)



  2017年09月15日 16:43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