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311
【国防时报】淬火熔炉,迷彩青春高飞扬
成都大学创新国防教育模式组建预备役分队纪实
文:欣闻   来源:《国防时报》

★本报记者  罗萍  唐雪元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戮力强军的征途上,有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是学生,也是兵;有这样的一个团队,他们是学长学姐,也是军训教官助教。他们,便是众多学校同学所崇拜的对象——四川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第四团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

“战士责任重呀嘿,军事要过硬呼嘿,爱军习武创一流啊,建功立业在军营嘿嘿,放眼看世界呀嘿,科技练精兵呼嘿,风云变幻迎挑战啊,陆海空天筑长城嘿嘿……”近日,当记者一行来到成都大学校园时,这里正回荡着《爱军习武》的嘹亮歌声。原来,歌者正是该大学预备役分队队员才跑完五公里收操回来,汗水打湿了他们体能训练服的胸前背后,而这却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青春与迷彩的一次寻常碰撞。

青青校园,携笔亦从戎的志向注定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年轻俊朗的他们,青春靓丽的她们正经历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社会与军队的双重责任伴随着他们由迷茫变得坚定,由青涩走向成熟,由书生意气的学生蜕变为英姿勃发的预备役队员,记者追随他们的脚印,一探这群校园娇子的铸造历程……


筑巢,建军校共育平台

目标,一如前进的方向,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近年来,成都大学党委一班人将“打造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终极目标锁定,立志用“人才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具体措施办学,全力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当代高素质应用型大学生。

随着强军兴军的时代步伐越来越近、实战化要求越来越高,对部队战斗力水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预备役部队编兵整组范围向大中专院校扩展》的号召,以党委书记罗波为首的校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高新人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国防现代化的优势,将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与当前的国际形势融会贯通。坚定大学生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塑造大学生心理品质。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通过国防教育塑造起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就对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会起到引领作用。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易贤文亲自挂帅督办,成都大学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并充实了学校党委武装部的力量,由年富力强的预任军官田东、军转干部甘茂杰等人相继被任命为学校党委武装部部长兼保卫处处长、副处长。同时,学校将军事训练考核和国防教育考核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和学分体系,设置必修课2学分,实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爱国宣誓”活动、清明为烈士扫墓活动、拥军优属活动等。从此,成都大学的国防教育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步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崇军尚武担大任,军民携手筑长城。校党委一班人经研究决定,充分发挥成都大学自身办学优势,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大学生集聚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中组建预备役分队。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把我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引进校园,融入大学生素质结构之中,培养国防后备力量,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此种认识,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与四川陆军预备役高炮师第四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坚持“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四原则,着眼军校融合发展,以大一、大二52名优秀的学生为主体,征集了4名预备役军官,着手组建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健全了班、排、连编制,成立分队党支部、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同时投入资金,在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战备库房,通信器材库、预备役分队会议室、学习活动室等,为教育训练提供物质保障。

2015年 5月16日下午,成都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暨四川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四团预备役分队成立大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大厅隆重举行。会上,预高师四团团长王述均宣读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组建命令,师政委刘潇、副校长苏蓉分别为预备役分队授旗、授牌。师四团政委颜春宣读预备役分队军官任职通知后,举行了分队全体官兵入队宣誓。副校长唐毅谦与师四团团长王述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开军地战略合作重要一页。成都大学预备分队接受四团和成都大学的双重领导,担负军地双重任务:一方面担负四团所赋予的军事训练任务;另一方面担负成都大学校园内应急、维稳、处突等任务,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指示的落到实际举措中。

在成立大会上,成都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并担任了四川预备役师四团副政委的易贤文在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当代青年大学生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接受光荣使命。成都大学作为第一支与四川预高师四团合作的预备役分队,双方要在国防教育、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合力开创高校预备役分队建设新局面。  


碰撞,燃亮发展前行路


班子好搭,队伍难带。

在高校中建好管好用好大学生预备役队伍,没有现成的答案。为切实解决好这一课题,近二年来,成都大学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织紧紧依靠四川预高师,结合其他高校的经验做法,认真研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和专题教育有机结合,校内训练和野外实战演习有机结合,平时历练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坚持群众性、开放式的军民共建,合作育人”的大学生预备役分队的组训模式,并认真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与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军事素养,学校在每年新生教学计划中专门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利用课堂教学介绍军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同时结合集中军训和日常训练,定期开展专题教育,请部队的首长和教官或利用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国家安全形势、人民战争思想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人物事迹教育。

——校内军事训练和野外实战演习有机结合。学校把大学生预备役分队的平时校内军事训练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除认真参加集中军训之外,设立了军事活动周,组织学生每学期开学前提前两周到校进行军事训练,请部队教官执教。设立了军事活动日,坚持每周有二天的军事化管理,并进行晨练。训练步伐、队列、军体拳,风雨不误。在此基础上,学校依靠预高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实战演习。2015年7月19号,预备役分队派出20人组成的小分队赴大凉山原成都军区训练基地进行了实弹实训对抗演习,全程参与实战演习的所有课目训练,同现役军人并肩作战,这次实战演习使预备役分队的队员们在意志品质和体魄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锻炼。2016年7月,再次派出小分队赴预高师四团训练基地,和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参加了为期20天的实战演训,小分队成员在低姿匍匐、手榴弹训练和预备役知识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平时历练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学校既重视大学生预备役分队队员通过专题教育、校内训练、内务管理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军事素养、团队精神以及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又十分注重抓住时机,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百姓,在较为艰苦的环境里,应用所学本领,展示大学生风采。分队组建以来,参加了多次校内外活动,如“国家安全日”启动仪式、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成都高校消防运动会、学校升旗仪式等。同时,协助学校保卫处做好了多次大型活动、集会的安保工作,在夜间还担负了校园巡逻,去年暑假的一个傍晚,队员龙枭路遇偷车贼在校园作案,最后和勤务大队一起抓住5个偷盗人员,被学校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年度“汪策见义勇为奖”。

采访中,易贤文书记告诉记者,成都大学创建的“三结合”预备役分队的学习、训练模式,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导向性。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使预备役分队成为一所大学校,一个大熔炉,使队员们在思想上、意志品质、身体素质上得到历练、锻造。这一模式的全面实施,不仅拓展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预备役分队的高度组织纪律性,促进了成都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上课出勤率达90%以上。预备役分队的浓厚政治氛围,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政治热情,近三年来有100多名学生申请入党,征兵体检人数超过1800人,向部队输送兵员300余人,其中50多名学生在部队入党,10名学生在部队被评为“爱军精武”标兵。2015年8月3日,国防部征兵办联合工作组调研指导龙泉驿区高校征兵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大学召开。2016年10月,被四川省军区和四川省政府授予“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6年12月12日参加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在成都警备区召开的大学生征兵工作调研会。 今年5月18日,四川省征兵办又在成都大学举办了高校征兵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会受到二级军区和与会人员的好评。


升华,青春无悔融实践

青春的热情,敲响拼搏的鼓点。

繁华都市,拥抱着最为朴实而纯粹的梦想,他们倔强的拼搏着——以一名成都大学预备役分队队员的身份。聪明透彻却依然单纯的他们,怎样在群英荟萃的象牙塔里于平凡中活出精彩?怎样在这军营规律与社会的交集中找到人生的支点?这支年轻充满朝气队伍的每一位队员,用他们的汗水砥砺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记者为了一睹队员们的风采,来到了他们的训练场。

酷暑下的训练场,队员们正在教官的口令声中,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动作要领。

队伍中,一位颇有准军人气质的小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他是邵俊浩,2015级医学护理系学生。现在的他,有大学生和预备役分队队员的双重身份。他告诉记者,预备役分队按连队建制,现有男女兵共115人,其中女兵35人,包括成都大学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每年征集一次,只针对当年入学的本科新生,每年级50人左右,队员构成的实际情况,是由全校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组成。

“参军,是我一直的梦想,一部反映部队题材的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曾让我对部队心生向往。所以,一得知学校要组建预备役分队,我便在第一时间报名响应,并最终有幸成为了分队的一员!”说到自己参加分队的初衷,邵俊浩一脸兴奋和自豪。

在他的讲述中,要真正成为分队的一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学校的分队建设参照正规连队的标准进行,分队学习和训练的内容比照部队进行,如三大步伐、警棍盾牌术、军体拳、战地医疗救护、溺水救护、网络攻防等战术。如每周日下午例行的训练,有体能训练和战术学习的双重任务,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持续两三个小时。这样的军事化要求,让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纷纷败退在这一关面前。因此,分队依照每年征集流程,学生报名初选后,再经过政治考核、体能测试,还要再接着进行3个月的考察时间,层层淘汰下,最终能留在预备役分队的人只有初选的1/3。以2016年为例,110多人参加初选后,“笑傲江湖”的只剩下42人。

钢枪汗擦亮,铁骨火炼成。邵俊浩说,真正经历过部队的实战训练,才知道学校的常规训练根本就是“小菜”。

那是2015年7月19日,他与分队其他19名队员一道被派赴大凉山参加原成都军区训练基地进行实弹实训对抗演习。“我那回是第一次坐火车,从小到大生活在城市中,原先感觉坐公交恼火,这次坐的是老式绿车皮的硬座火车,才知锅是铁打的!一坐就是22个小时,钻隧洞穿桥梁过大山,一路把我颠簸得散了架,好不容易到了大凉山的基地时,喊下车时,才发现自己的屁股都坐麻了……最让我有些郁闷的是,我的20岁生日就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邵俊浩表示,这段经历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到达基地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进入前的期待和激情,结果第一天的高强度训练就把他击得偃旗息鼓。当天早上的第一个项目站军姿,一站就是2个小时。“汗水打湿了我的衣服,从来就没有干过。我当时又第一次感觉到,我宁愿再坐22小时的火车,因为相比而言坐着是多么的幸福啊!”

接下来,等着他们20个队员的,是与参训的官兵一道挖战壕,做伪装,构掩体,“白天累不算,晚上睡觉有时还睡不安逸。为啥?帐篷漏水!一顶帐篷睡4个人,加上装具,空间就更小,根本莫法睡,只好拿个脸盆接水,叮叮铛铛地熬到天亮……于是,第一次体会到,当军人不容易,当军人真的很爷们!” 邵俊浩说,回顾在大凉山39天的军营生活,他们感觉是“淬火涅槃”,全体20名队员卯定“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信念,自觉听从指挥、严守纪律,刻苦训练、严格要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基础素质训练、机关实战化作业考核、网络情报搜集、驻地社情民情搜集、战地摄影宣传、编辑战地快报和各种战地勤务”等特训任务,充分展现了成大学子的风采。同时,他们也体验到部队“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学习收获了“服从,担当,自律,严谨,勇敢,合作”等军人的优良品质,而学校预备役分队所在的“四川陆军预高师四团”,在成都军区2015年度的实战化考核中,取得了四个科目全优的好成绩,受到了成都军区和省军区的好评。

“好男儿,当兵去!”说到这,邵俊浩冲记者嘿嘿一笑,语气一下提高了不少,“等到大四毕业后,我就去参军,当一名准军人。”他决心坚定地说道。

趁训练间隙,记者临机采访,以摸实情真言。采访中,李朋、韩飞、邱江、李世英和包莉民等所有参加预备役分队的男女队员们,均感在分队不仅了解了国防知识、军事理论,增强了国防意识,而且锻炼了体魄,历练了身心与意志,增强了爱军卫国的光荣感与责任感。纷纷表示一定珍惜这大学时光,珍惜这身国防绿,时刻不忘使命!

绿茵场上,预备役分队的训练仍在进行,迎骄阳,洒汗水,队伍中军歌嘹亮,步伐整齐,雄壮豪迈。让记者真切地感到:军魂正在这里塑造,核心价值观正在这里彰显,新一代大学生正在这里健康成长!

欣喜之间,得诗一首以作结——

军民同心绽花红,校园创新硕果丰。

实战打磨增胆魄,常规训练长才能。

投身实践显身手,淬火熔炉习硬功。

平素演兵预备役,战时跃马铸长城!


  2017年06月26日 17:21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