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人物 - 内容
2166
【专访】鄢硕:做科研要和兴趣做朋友
文:杜娟   来源:新闻中心

8月,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共获批立项19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17项。学校获立项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298位,列在川高校第十位。由医学院(护理学院)青年教师鄢硕“领衔”的《丹酚酸B抗抑郁作用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项目获青年科学基金立项。


“保持好奇”、“科研苦乐兼具”、“重视自己的兴趣”……这位科研“新秀”如此总结自己的研究心得。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外公生前是成都某医院的副院长,外婆是一位中医师,曾经是邓锡侯医疗小组的成员,妈妈是从骨科护士长岗位上退休的,舅舅现在还是一位口腔医生。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自然而然地也从事起了与医学相关的工作。“虽然没能成为一个医生,但能够选择生物医学,在医学院培养未来的医生和护士,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了。”


在同事眼中,鄢硕像个“孩子”一样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这个“大孩子”每天带着孩子们学习、交流。他说,“教学是我保持好奇心的一种方式”。他从事的是脑科学的研究。脑科学的专业领域属于一个活跃的交叉领域,最初从属于生理学下面的神经生理,发展成融合心理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再到融合信息技术的神经信息科学、融合社会行为的神经行为科学。在鄢硕看来,这种多学科融合领域,需要尤其葆有对各种新事物新想法的好奇心,“与年轻的学生们进行脑力风暴也是我寻找课题切入点的一个方式”。


“做科研 苦乐兼具”


鄢硕认为做科研工作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做科研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老师,能够培养更多医学工作者,这是最能“刺激”到他快乐神经的地方,“但做科研的条件起初确实称得上艰苦。”他回忆到,“2013年,来到学院的时候,机能实验室要承担基础医学阶段的实验课程,基本上只能勉强满足护理学本科教学。那个时候,全院的教职工一起去华西、泸医,争取实验器械,或者去五金市场买材料,自己动手做教学装置。回顾“创业史”,他兴奋地说,“实验室里那台纯水机还是我们去‘淘’的散装零件,然后自己组装的。”行为学实验室的笼架、墙体隔音棉安装、甚至电线焊接、墙体堵漏、实验设备家具辗转腾挪,也都是他和学生自己动手。2012级和2013级得学生们都亲眼见过鄢硕在实验室DIY的场景,为此学生还给他起了一个“雅号”——鄢老板。那段时间里,他还学生在一起,这让他觉得“哪怕是苦,也能尝出甜来”。


现在,机能实验室不仅完成了全院最多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教学任务。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和程丽佳博士、邹亮博士还一起完善了机能实验室的动物行为学实验室。目前,这个实验室已经可以进行动物情绪、社交、认知功能的各项实验。不到三年时间,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项,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挑战杯获得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生基础医学实验及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四川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他和他的团队也成为了学院最“闪亮”的教学实验团队。


“开放合作做科研”


鄢硕认为开放合作是科研工作重要组成之一。机能实验室在承担学院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为老师们合作提供场地。他常年和成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神经免疫团队保持合作,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小胶质细胞培养和体外研究方面依靠于成电的实验室,而我更多的在整体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在成大进行工作。而他获得立项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丹酚酸B抗抑郁作用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也正是多年积累和沉淀的产物。


鄢硕对丹酚酸B的研究最早起于学生之时,“那时候苟小军老师、徐光域老师指导我们团队进行‘丹参中水溶性酚酸分离纯化的工艺优化以及体外抗氧化性’的实验研究。后来在成电从事在压力等因素导致抑郁、认知障碍等疾病的神经免疫变化研究中,他了解到丹酚酸有保护神经的作用,丹参也出现在很多抗抑郁复方中。那时候我就和药食同源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评价了丹酚酸B的抗抑郁药效,并在《Life Science》上发表。然后,成电、成大,川抗所三方不断推进对于丹酚酸B的神经免疫作用模式的探索和其中医理论的科学描述,累积了充分的前期基础,并在今年成功获得了基金委的立项。


“解密情绪障碍”


目前,鄢硕致力于研究情绪障碍的神经免疫学机制和相关药物、精神护理手段评价。他举例解释到:“以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脑功能疾病。当下,社会逐渐愈加关注和重视情绪障碍这一课题,但是囿于传统认知,患者排斥药物治疗的情况比较严重。”引起情绪障碍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社会压力、环境压力、疾病压力、甚至细菌感染、药物治疗等等,由此我们发现,不同的因素导致了同一个疾病现象,这说明其背后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不是单一的途径。也由此,“我的工作就是希望通过神经免疫学的视角,来探索这一过程和研究药物干预这一过程的效应。以小鼠为例,当小鼠传导痛觉的离子通道被敲除后,观察小鼠在面对压力时的情感行为变化,以及中枢免疫活动的强弱变化,观察青春期的小鼠长期吸入二手烟,在成年后情绪的变化和发现二手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等”。



他思维活跃,十分健谈,交谈中他多次说道:“我不是什么大咖,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而已。”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从事科研的总体感受,他说:科研,就是和“兴趣”做好朋友!


人物简介:


鄢硕,生物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医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现任医学院(护理学院)机能-形态学实验室负责人,成都大学人体科学与医学成都市科普基地副主任、《Pharmaceutical Biology》审稿人。主讲机能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实验等课程。先后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药食同源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文/杜娟 编辑 闵秀玲 )

  2016年11月16日 11:25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