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合集 - 内容
756
齐冬梅:新媒体条件下如何弘扬核心价值观
文:齐冬梅   来源:学习时报

 

       2015年04月07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新媒体打破了官方媒体的传播优势,人民群众由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客体转变为主客体于一身。新媒体社会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新媒体社会条件下价值观构建的新特点
 
       新媒体信息交流与传播,使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出现了新特点,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源于新媒体的多中心传播。新媒体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使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中心。新媒体传播是一种多中心扩散式传播模式。这种多中心传播模式,导致了传统传播中心的消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个体(或者组织)为中心的新媒体传播圈(如:微信朋友圈),将人们分割和聚集在一个个新媒体传播圈中,传统媒体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引发和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被新媒体传播圈所阻隔或弱化。大量的圈子信息挤占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使官方媒体在主流价值观方面的宣传引导信息被忽视。同时,新媒体信息交流和传播所导致的价值观多元化,事实上也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种稀释。
 
        2.互动化。互动是新媒体传播最显著的特点,今天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交往和信息获取的途径,而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互动方式完成的(例如:微信交流、新闻跟帖互动等)。互动是新媒体人际黏合性的关键因素,人际黏合性是构成新媒体凝聚能力的基础条件。由于在新媒体“传播圈”中,人们能够充分满足表达的欲望和成为人们关注“中心”的意愿,因此人们愿意聚集在新媒体传播圈中,并热衷于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新媒体的互动性也同时带来了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互动化,当今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往往发生在人们不知不觉的互动交流中。一方面,人们在互动交流中,形成价值观的交锋、引导或者整合,参与者(包括倾听者)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不同信息传播到其它新媒体传播圈(如:另一个朋友圈、微博粉丝群等),引发新的讨论,进而影响新的群体,如此往复。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对于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往往是无意识和不自觉的,其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
 
        3.隐匿化。新媒体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具有隐匿化的特点。一是传播的途径隐匿化。新媒体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更多融汇于民众社会生活和文化之中,而不是直接地宣讲。二是传播渠道的隐匿化。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是隐匿的,且随着人们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兴趣诉求不断变动。新媒体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正是通过这种隐匿的人际关系产生的。三是方式的隐匿化。大量看似非政治性的网络多媒体文化产品(如:段子、小说、网络电视剧等)中隐含着不同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渗透。新媒体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隐匿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4.大众化。新媒体为民众价值观表达提供了平台,从而使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成为一种大众行为。一方面,人们在新媒体的互动交流和信息浏览中,形成一定的观点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选择信息进行传播扩散。而民众这种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是基于一种不知不觉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新媒体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大众化,加剧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增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与整合的难度。
 
        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工作必须改变方式和途径
 
        由上可见,新媒体社会条件下,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出现了很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必须改变方式和途径,以适应新媒体社会条件的新特点。
 
        1.变“中心式”为“播种式”。针对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去中心化”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应从“中心式”改变为“播种式”。所谓“播种式”是指:动员各级党政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尤其是群众的新媒体传播圈中,成为他们的朋友、微信好友、博友等,在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播种”到人民群众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化价值观。
 
        2.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新媒体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应从“灌输式”改变为“互动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工作和构建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各级党政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工作和构建的主体要与人民群众这一客体有效互动起来,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传播、构建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引导之间的互动。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与民众的互动,了解民众的思想倾向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传播。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引导与满足民众诉求互动。一种社会价值观只有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获得民众的认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要与满足和反映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互动起来。
 
        3.变“概念化”为“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应从“概念化”转变为“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的目的。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共识,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进而被人民群众所自觉遵循。
 
        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
 
        新媒体社会条件下,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行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传播、引导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新媒体使人民群众成为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者。新媒体为人民群众价值观表达和传播建提供了平台,也由此将人民群众这一价值观传播引导和构建的客体转变为主客体于一身,每个网民都有可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成为价值观的传播和引导者。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构建,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2.新媒体是凝集民众力量的重要机制。新媒体独特的人际黏合与自组织特性,使其成为凝聚民众力量的重要机制。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交流中,人们能够被迅速凝聚为利益共同体或者兴趣共同体,并形成了巨大力量。新媒体之所以能够颠覆很多旧的事物,创造很多新奇迹,关键因素之一是就是因为新媒体具有这种凝聚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工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凝聚能力,凝集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中来。
 
        3.构建官民互动机制是凝聚人民群众力量的必要条件。第一,官民互动机制可以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构建的本质目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政治参与途径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条件。第二,官民互动机制可增强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增强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有利于化解民众疑惑、误会以及由此引发的官民矛盾,从而减小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分歧与对抗,凝聚共识。第三,官民互动机制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针对性。通过互动机制可以深入、广泛和及时地了解社情民意,并根据社情民意中蕴含的社会动机和价值取向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互动机制也可为多元化价值观整合提供条件。第四,官民互动机制可增强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通过有效的官民互动,党和政府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并将其作为政策调整、改进公共服务,确定宣传引导策略的依据。通过政策的调整、公共服务改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引导,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和维护。民众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增强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自觉遵循和自发自愿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
 

  2015年04月14日 14:56  成都大学新闻网